碎片化,尤其是信息的碎片化,在方便人們接受信息、發展自我、完善修改等方面有著極其便利、快捷、有效的作用,但長期的沈浸在各種碎片化中,是否真的如上所說,能讓生活更加美好呢?所以也要看到長期接受碎片化帶來的不利因素,合理地利用各種碎片,別讓碎片化這壹概念綁架了自己的時間和生活。
現代社會的生活節奏很快,網絡上有各種各樣的平臺,資源也很豐富,大家忙著學習、吸收各種知識,可以說充分利用起生命中所有邊邊角角的時間,讓自己壹忙再忙顯得生活非常高效。但實際上碎片化的時間與碎片化的信息的價值並沒有想象中那麽高,碎片化時間小的無法等待註意力集中,碎片化信息支離破碎,難窺全貌。
真正對知識的獲取,要經歷對知識的收集、篩選、吸收、消化、轉化的長期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我們去做分類、整理、揣摩,需要大塊的時間,靜下心來慢慢做,急不來。但在這個不樂意慢餐只想速食的時代,浮躁已經成為生活的常態。碎片化的時間量少,更不可能去做這種需要長時間集中註意力的事情,所以碎片化時間裏,我們接收的也多是碎片化信息。
而碎片化信息正像它的字面意思,這種信息只是知識體系中很少量或者很淺顯的壹部分,甚至會在講述中為了吸引眼球,多少存在些偏頗與失真,讀後讓人知其然卻不知其所以然。這樣的信息甚至不能稱之為知識,只能稱為“概念”或“方法”,所以對這種碎片化信息的接收並稱不上是真正的學習,就好像很多被轉發的文章,看後覺得有所觸動,但放下就放下了,事後記不得壹星半點,因為走腦沒走心。
手機、平板電腦各種手持設備圍在身邊,我們可能剛投入工作,微信響了、手機響了,就要看看微信更新了什麽,誰要找我。以前座機不接就不接了,可以躲避幹擾,但現在手機沒帶,有微信,總之天羅地網地候著妳,要想完全不受幹擾很難,明明是整塊的大段時間因為有了這樣那樣的幹擾,硬是被割裂開。
而我們自己呢,也處在壹種主動被碎片化的狀態。其實通勤車上、午休時間都可以成為能好好利用的大段時間,但尤其是當自己將其定義為碎片化時間的情況下,時間會更加零散微信、微博等壹直處於運行狀態,我們也壹直很配合地保持著隨時可以被打斷的狀態,這就導致我們的時間碎片化越來越強。看上去只是看手機等壹個個小動作,但註意力壹旦被打斷,要回到先前的任務上則需要花費更長時間。所以千萬別主動造成時間的碎片化。
碎片化既然存在,就有它存在的理由和價值,關鍵是如何清楚認識並有效利用它的價值。
碎片化時間,指的是受眾因為需求多元化以後,其工作生活所呈現出的零碎時間段,等車、等電梯等壹些分散性的時間都可以稱之為碎片化時間。但有些時間本來可以化零為整,但因為地點、時段的原因,也被很多人定義為碎片化時間,被碎片化利用,就有些得不償失了。比如通勤時間,在地鐵上、公交車上的時間有時可以小時計算,這就不是碎片化時間了,所以不要小瞧車上的時間,有人通過每天上下班的三四小時時間能攻下幾門專業考試,所以這些時間如果能好好利用,是筆不小的財富。
碎片化時間短且零散,所以不適合學習專業性強系統性強,且需要深度記憶思考以及分析的專業理論知識,可以利用這些時間讀壹些怡情的文章,調整壹下自己的心緒,也可以利用這些小塊時間學習下單詞單句,提高壹下口語水平,或者放空大腦,這時候反而可能會有很多小的創意和思路閃現。利用碎片化時間還可以利用壹些小軟件,對文章進行收藏和整理,以備將來進壹步閱讀和參考。所以碎片化時間也是個收集資料、擴充資源的好時機。
碎片化時間增加了學習的時間,碎片化信息拓展了學習攝入的渠道,但僅僅停留在碎片化這壹狀態,知識也好,資料也罷,都不能得到很好地升華和利用。所以對碎片化的充分利用,不能光體現在馬不停蹄地接收信息、收集資料上,更重要的是後期加工,需要靜下心來,選擇整段的時間,把壹周以來收集到的碎片篩選、整理、串連起來,把碎片完整的拼接起來,有了這壹過程,碎片化信息才能更好的入腦入心,才能真正為己所用。
人生就像壹幅作品,要在壹張畫紙上展示自己奇思妙想的構圖,展現高超的技法,呈現斑斕的色彩,但也需要留白,給人留下想象的空間,留點時間的碎片,讓大腦放空,留給自己與心靈靜處的時間,才能在喧囂中聽到自己的心聲。
*無戒21天寫作訓練營第7天,學號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