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顧展廳,發現玻璃容器裏的植物標本依然“美味”,紅花綠葉,北京的冬天。
給展廳增添了不少春天的氣息。“這是我們浸泡在特殊溶劑中的植物標本。這些標本通常可以保持20到30年的顏色。”陸老師告訴記者。在展廳入口處的展櫃裏,壹塊光滑、平整、帶有絲紋的蛋藍色石頭格外引人註目。“這是馬寶,馬胃腸道裏的石頭。動物結石,在中醫裏有解毒、開竅、鎮靜、祛痰的作用。我們收藏品中的這幅馬寶非常珍貴。它的直徑為11厘米,重量為1150克。很難得啊!”陸老師指著瑩潤的“馬寶”說。原來動物的石頭也可以入藥。事實上,著名的同仁堂安宮牛黃丸中的牛黃是牛的膽結石,而人們通常所說的“狗寶”是狗胃裏的結石。這些動物石壹般都很貴。當妳步入四層樓的醫史展廳,妳會立刻被門口復原的古藥店所吸引。店裏的牌匾、櫃臺、桌椅,還有掛在店門口的兩串藥劄幌,都特別精致。醫學史展廳描繪了中國從原始社會、夏商周到近代民國的中醫藥發展歷程,以及各個時期的傑出代表人物。其中,最重要的是矗立在展廳中央的仿宋針灸銅像。
這座銅像高約1.8米,全身所有穴位都有標記,結構也很獨特。它由四部分組成,分散時便於運輸,組裝後立即集成。據Xi館長介紹,這是壹個針灸銅人的復制品,是南京博物院根據清朝光緒年間的太太院銅人仿制的。歷史上,此銅像於1925年移交故宮博物院,1933年春隨第三批文物南移,移交南京博物院。1958回歸中國歷史博物館收藏。相傳此銅像是仿照北宋名醫王所鑄的天師銅像。然而時過境遷,王親手制作的兩尊銅像在朝代更替和戰火紛飛中不知去向。針灸銅像在古代用於教學和考試。尤其是到了考試的時候,青銅體先塗上黃蠟,再灌滿水。學生刺壹個點,水就會從點裏流出來;如果沒打中,針就紮不進去。這樣老師就可以準確的測試學生的找穴和針灸的實際水平,判斷學生的學習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