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的祈年殿是壹座直徑32.72米的圓形建築,鎏金寶頂藍瓦三重檐攢尖頂,層層收進,總高38米。
祈年殿采用的是上殿下屋的構造形式。大殿建於高6米的白石雕欄環繞的三層漢白玉圓臺上,即為祈谷壇,頗有拔地擎天之勢,壯觀恢弘。
祈年殿為磚木結構,三層重檐向上逐層收縮作傘狀。建築獨特,無大梁長檁及鐵釘,28根楠木巨柱環繞排列,支撐著殿頂的重量。
祈年殿是按照"敬天禮神"的思想設計的,殿為圓形,象征天圓;瓦為藍色,象征藍天。殿內柱子的數目,據說也是按照天象建立起來的。
寶頂下的雷公柱則象征皇帝的"壹統天下"。祈年殿的藻井是由兩層鬥栱及壹層天花組成,中間為金色龍鳳浮雕,結構精巧,富麗華貴。
祈年殿的內部結構比較獨特,不用大梁和長檁,僅用楠木柱和枋桷相互銜接支撐屋頂。殿內有楠木柱28根,數目排列切合天象:中央4根龍柱高19.2米、直徑1.2米,象征四季,中圈12根金柱象征壹年12個月,外層12根巨柱象征壹天12個時辰,中層和外層相加象征二十四節氣,三層柱總***28根象征二十八宿。
殿內地板的正中是壹塊圓形大理石,帶有天然的龍鳳花紋,與殿頂的蟠龍藻井和四周彩繪金描的龍鳳和璽圖案相互呼應,使整座殿堂顯得十分富麗堂皇。
祈年殿這座大殿坐落在面積達5900多平方米的圓形漢白玉臺基上,這就是祈谷壇。臺基分三層,高6米,每層都有雕花的漢白玉欄桿,氣勢巍峨。這個臺基與大殿是不可分的藝術整體。
從祈年殿的大門往南望去,只見那條筆直的甬道,往南伸去,壹路上門廊重重,越遠越小,極目無盡,有壹種從天上下來的感覺。
祈年殿內,天花板處是精致的"九龍藻井",龍井柱則是描金彩繪。殿內中央有壹塊平面圓形大理石,石面上的花紋,是自然形成的龍鳳花紋,壹條行龍抱著壹只鳳凰,這便是"龍鳳石",即"龍鳳呈祥"。
相傳,這塊石頭上原來只有鳳紋,而殿頂藻井內只有雕龍,年長日久,龍、鳳有了靈感,金龍常常飛下來找鳳石上的鳳凰尋歡。
不料有壹天正遇見嘉靖皇帝來祭天,在石上跪拜行禮,金龍來不及飛回去,和石上的鳳凰壹起被嘉靖皇帝壓進圓石裏面,再也無法出來,從此才變成壹深壹淺的龍鳳石。
祈年殿原來在1889年被焚燒時,這塊龍鳳石被烈火熏燒了壹個晝夜,石塊雖未被燒碎,但龍紋被燒成了淺黑色,鳳紋被燒得模糊不清了。
祈年殿前有東、西配殿各9間,稱東廡和西廡,是收藏配神牌位的庫房。在原來明代祭天時,除祭禱皇天上帝外,還要配祭皇族朱氏祖先,以及日、月五星,東、西、南、北、中的五大嶽,五小嶽的五鎮,四海四湖、風雲雷雨、山川、太歲、道教等各神祗和歷代帝王等。
祈谷壇東南角設燔柴爐、瘞坎、燎爐和具服臺。壇北有皇幹殿,面闊五間,原先放置祖先神牌,後來牌位移至太廟。
壇邊還有祈年門、神庫、神廚、宰牲亭、走牲路和長廊等附屬建築。長廊南面的廣場上有七星石,是嘉靖年間放置的鎮石。
盡管祈年殿已歷經350年,但殿宇不斜,木架不朽,巍然屹立,真可謂中華民族的驕傲,世界建築史上傑出的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