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故宮博物院”,原名中山博物館。
英文名臺北故宮博物院
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
地址:臺灣省臺北市士林區外雙溪。
建立於1962。
收藏數量60萬件。
位於臺灣省臺北市陽明山腳下雙溪-杉杉路二段221號,建於1962。這是壹座仿照北京紫禁城的宮殿式建築。1965建成,1966開通。原名中山博物館,後改為“故宮博物院”。故宮是中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和藝術博物館。建築設計吸收了中國傳統的宮殿建築形式。淺藍色琉璃瓦屋頂,米色墻面,雪白雪白的石欄桿環繞青石橋臺,格調高雅。
臺北故宮博物院(8件)
臺北故宮博物院的藏品包括南京國立中央博物館、清代北京故宮、沈陽故宮和承德避暑山莊、中國青銅器之鄉寶雞等地的舊藏品精華,以及海內外各界人士捐贈的文物約60萬件,分為古籍、文獻、書法、古畫、銘文、青銅器、玉器、陶瓷、文具、漆器、琺瑯、雕刻、雜項等。該博物館經常展出約5000件繪畫、書法和文物,並定期或不定期舉辦各種專題展覽。館內字畫、編織、刺繡等易損展品,每三個月更換1次。
臺北故宮總面積約16公頃。依山傍水,氣勢恢宏,青瓦黃墻,充滿了中國傳統的宮廷色彩。博物館的主體建築分為四層,主庭院呈梅花形。壹樓是辦公室,圖書館,報告廳。二樓是繪畫、青銅器、瓷器、侯家莊墓地模型、墓內出土文物展覽;第三層展示繪畫、玉器、器皿、雕塑、書籍、文獻、銘文、刺繡等。四樓是各種專題展覽。在三樓的後面,有壹條26米長的走廊通往半山腰。洞穴距離地面50米,有三個拱形洞穴,每個洞穴長180米,高3.6米,寬3.6米。它被分成許多小倉庫,中間有通道,各種文物被分類收藏。
臺北故宮南院奠基典禮於2013年2月6日在嘉義縣舉行。預計2015年8月竣工,同年2月15年開業試運營。臺北故宮南院位於嘉義縣太保市,占地70公頃。它的定位是“亞洲藝術文化博物館”,主要收藏亞洲各地的文物,發揮文物研究、維修、教育和展示的功能。其主體建築是集藝術與文化為壹體的環保綠色建築[1]。
故宮是中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和藝術博物館。位於臺北市基隆北岸士林鎮外雙溪,建於1962,1965年夏竣工,占地面積10300平方米。中國宮殿式建築,***4層,白墻綠瓦。醫院前的廣場矗立著由六根石柱組成的牌坊,氣勢恢宏,整個建築莊嚴典雅,充滿民族特色。院內有20多個展室,配有空調、防火、防潮、防盜等現代化設施,保障珍貴的文化瑰寶。文物庫房恒溫恒濕,防火防盜,采用現代技術自動控制,確保文物安全。繼承和運用傳統技術,引進自然科學新成果,修復受損文物。從北平故宮博物院、沈陽故宮博物院、熱河宮運往臺灣省的文物有24萬多件。商周的青銅器、玉器、陶瓷、古籍、名畫題字都是稀世珍寶,展廳每三個月換壹次展品。
展品種類和數量:青銅器-6044件
畫作-5,287件
瓷器-25,423件
書法-3046件
翡翠-12,104件
法貼-474件
漆器-707件
絲綢刺繡-306件
琺瑯-2,565,438+00件
範-1,651件
雕塑-651件
善本-198459冊
文具-2,379件
清宮檔案-386,729冊
硬幣-6953枚
滿蒙藏文獻-11,501件
雜項-12347件
拓印-895件
面料-138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