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故宮的文物是北京故宮文物的壹部分。兩家合二為壹,才是完整的故宮。哪個更好?應該說各有千秋,但並不完全。臺北故宮的70萬件藏品是中國文化藝術的寶庫,北京故宮的654.38+0多萬件藏品也是無與倫比的。移居臺灣的學者認為石頭最重要,鼎是國家的象征,所以帶走了大量青銅器(2382件);文人重視字畫,字畫本身便於攜帶。他們能拿多少就拿多少,* * *拿了5424塊。其中僅宋代就有943幅,宋元山水畫系列可以構成臺灣故宮博物院最好的特展。中國有句話叫君子戴玉,所以他也拿了很多玉。只拿走了壹部分陶瓷,計17934件,卻集中了北京故宮博物院各個瓷器陳列室和祭祀室的精品,可謂名窯。三希堂的名帖,北京故宮博物院有“三願”中的兩個,臺北有壹個。郭的《早春圖》現在在臺北和北京都沒有了。北京有清明上河圖,臺北沒有。龍袍在中國只有清朝留下。當時學者認為清朝的東西價值不大,沒有拿走,所以故宮博物院沒有1龍袍。
三十七年(1948)秋,* * *戰爭形勢逆轉,故宮、中央圖書館、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中國博覽會籌備處決定,精選精品文物,運往臺灣省。那年年底,第壹批文物箱由海軍從南京運出,抵達基隆。次年,第二批文物由商船運載,第三批箱子仍由海軍運載。故宮運往臺灣的2972箱文物,只是從北平南移的箱子(13,491箱)的22%,但精品不少。中博會籌備辦運到臺灣的有852箱,大部分是精品。
在向臺灣運送圖書和文物時,政府成立了國立中央自然歷史博物館聯合管理辦公室。聯管處把文物搬到臺中縣五鳳鄉北溝新建的山坡倉庫,挖了壹個防空洞。在聯管辦期間,對文物進行了清點;後來從事編目工作,出版了各種書籍,並有壹個小陳列室對公眾開放。其間,他還精選精品赴美,在華盛頓國家美術館等五地展出,並參加了紐約世博會。
故宮遷至臺北後,又連續擴建了幾次,展覽空間逐漸擴大。五十七年(1968)從書畫組中分出圖書文獻,使文物收藏單位由原來的古物、書畫組擴大到器物、書畫、圖書文獻三處。59年(1970),文獻部下加圖書館。它的業務有點大:比如文物的復查、整理、詳細登記;並與其他機構合作交流。比如從1960年開始,協助臺灣省立大學歷史研究所成立中國美術史小組,也就是臺大美術史研究所的前身。該集團培養了許多藝術史研究人才,其中壹些人曾在故宮工作。六十七年(1978)與國史館合作校勘《清史》稿,後由國史館整理更新出版。故宮還開展了編輯和研究工作,出版了多種期刊、專書和目錄,以及清代書畫、器物、古籍善本、文獻等書籍和裝裱卷軸、手卷等。故宮積極派員出國培訓、考察和參加國際學術活動。主持多場國際學術研討會,如59年“中國古代繪畫研討會”(1970);在日本大阪世博會和韓國首爾中國展上,選擇高質量產品出國展覽受到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