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長山水。布衣出身,擅長道教,愛好旅遊。他擅長繪畫,但起初他沒有向老師學習。後來受臨摹李成山水畫的啟發,筆法大有長進。他還能夠表達自己的思想,他的筆法蒼勁有力,他的墨水清晰幹凈。畫巖石常使用卷雲或鬼臉,畫樹下垂如蟹爪。寧(1068-1077)是畫院的壹個藝術流派。後來,他成為國子監的重要成員。他在繪畫理論上也有建樹,總結了四時山水的審美感受和山水構圖的三分法。創作活動蓬勃的時代是在熙寧、元風間(1068-1085)的宋神宗統治時期,深受宗申的青睞,有“宗申愛寫好字”、“評為天下第壹”之說。
藝術特色:畫山水寒林,居李成發。山石上繪有“卷雲”或“鬼臉”,枝幹下垂如蟹爪,筆法剛勁,水墨分明。編曲筆法獨特,早年工巧,晚年文筆強。往往是高唐素壁上長松巨樹、懸崖背溪、怪石奇特、峰巒秀麗、變幻雲煙的景象。
社評之神曾對秘閣名畫做了詳細的目錄,於是郭得以瀏覽歷代名畫,最終成為北宋後期的山水畫大師,與李成並稱為“李郭”,也與、管同、董源、並稱為五代北宋之間的山水畫大師。郭還擅長繪畫,主張畫家借鑒前人的創作經驗,仔細觀察自然。他觀察四季的山川,有“春的山平淡如笑,夏的山綠如滴,秋的山艷如妝,冬的山蕭瑟如眠”的感覺,在景觀取景構圖上創造了“高、遠、平”的“三距”構圖法。
主要作品《宣和畫譜》記述禦藏,作品有奇石寒林圖、古木遠山圖、煙雨圖、青鸞圖、山谷圖、平原圖等30件。傳世有《元豐元年(1078)畫卷《石扁圖》,現藏故宮博物院。山谷地圖收藏於上海博物館;《西山訪友圖》收藏於雲南省博物館;《樹色平》收藏於大都會美術館;《早春圖》和《關山春雪圖》的軸都在臺北故宮博物院。有壹部畫論《林高泉誌》,是為其子郭思編撰的,是中國第壹部全面系統闡述山水畫創作規律的著作。
作品欣賞郭北宋帛書,彩縱120.8 cm,橫167.7 cm,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郭是北宋著名的山水畫家,他強調畫家對自然景物的觀察和研究。他深知自然景觀的物質結構的規律及其在四季、早晚、風雨、明暗中的變化特點,他還特別強調畫家如何發現和塑造美麗的景觀藝術形象:“山形從各個角度看都是壹步步移動的”,從不同的角度呈現出各種形式。這幅畫是深秋的壹個明朗開闊的場景,有著獨特的韻味。樹和石頭的畫法和初春的很像,細節簡單。
《早春圖》郭北宋絹本墨跡,豎為158.3厘米,橫為108.6厘米。
郭能畫出“遠近深淺、四季、風雨之別”這幅畫展示了冬去春來大地復蘇時的詳細季節變化。作文立意高遠,影響深遠,層次分明。畫中雖沒有粉墨綠的景色,卻傳達了春回大地的信息。
《山村圖》北宋郭帛書,顏色較淡,縱長109.8厘米,橫長54.2厘米。南京大學收藏。
這幅畫點綴著夏天山野風景中的村莊。在這幅垂直畫的中間是壹座巍峨的巨峰。這座山很危險,煙霧彌漫。下面是壹個有兩座山的峽谷。下半部地勢平坦,有別墅、亭臺、山巒。
淺淺的沙岸上停泊著漁船,景觀點綴著坐轎子的士大夫和曠野上的漁民、村民。雖然只有幾筆,但人物看起來比絲綢更有動感。此圖雖無頭緒,但滾滾山石,蒼勁筆墨,才是郭的本來面目。圖中山川樹木郁郁蔥蔥,呈現出“夏山蒼翠欲滴”的風格。
《山谷圖》郭北宋絹本墨水筆,長167.7厘米,寬53.6厘米。它被上海博物館收藏。
這幅畫的創意構圖相當獨特。狹長的豎框上布滿陡峭的巖石,其中有幾棵冷冷的樹,石垛裏有壹股清泉。畫家用淡墨畫山,用濃墨畫樹,相當漂亮。但就布景布局而言,這幅畫似乎是大銀幕的壹部分,很難看到原畫的全貌。很難確定這種推測是否屬實。這幅畫被北宋秘府收藏,記載在《宣和畫譜》中,畫框上有“宣和珍寶館”的印章。雖無作者姓名,但已廣為流傳,歷代都將其視為郭的代表作,應屬郭傳世的精品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