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公安博物館是國家二級博物館,於9月正式建成對外開放1999。館內有11分館,如交通管理館、消防管理館、場景互動體驗館等。館內藏品約2萬件,其中壹級文物49件。參觀這個博物館,我們不僅可以感受到歷史的變遷,還可以接受愛國主義的教育。
1998,博物館籌建時,籌備組工作人員就開始向民間征集文物。在收集文物的過程中,壹位工作人員突然提到了壹分錢的手稿。這首兒歌廣為傳唱,有很大的收藏價值,但因為他們不知道原作者是誰,所以很難找到手稿,相當於“大海撈針——無處可尋”。
經過壹番思考,博物館工作人員決定尋求上海音樂家協會的幫助,希望他們能給出作者的壹些線索。音樂家協會聞訊後,立即開始調查此事。
沒過多久,博物館的工作人員收到了音樂家協會的回復。《壹分錢》的作者是“潘振聲”,中國著名的兒童音樂作曲家,1991調到江蘇。博物館工作人員得到消息後,開始聯系江蘇省音樂家協會,最終得到了潘振聲先生的聯系方式。
潘振聲先生1995退休。當得知博物館的工作人員要收藏《壹分錢壹分貨》的手稿時,潘振聲先生決定親自在上海捐款,這對工作人員來說絕對是壹件好事。
工作人員收到了《壹分錢》的手稿,並進行申報。最終被評為“壹級文物”,即“國寶級”文物。
說到兒歌《壹分錢》,我們不禁哼唱起來,但是妳知道這首歌想傳達什麽嗎?
首先這首歌,宣傳的美德:壹首好的音樂作品可以影響壹個人的壹生,甚至是壹代人的成長,壹首好的兒歌,要用兒童的語言,既能讓孩子很快接受,又能傳遞正能量。《壹分錢》告訴大家,這是壹種傳統美德,是每個孩子都應該具備的品質。
然後這首歌表達了和諧的警民關系:為什麽小學生在派出所找到錢交給警察,因為他們之間的關系是和諧的。據潘振聲先生介紹,《壹分錢》創作於寧夏,但素材來自上海。在他小學工作期間,他課桌前的小盒子裏有許多便士和硬幣,是孩子們給他的。這種找錢的精神讓他很感動。經過幾天的構思,壹首旋律歡快的兒歌誕生了。
最後普及了物權法教育:《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壹百零九條,遺失物應當返還權利人,拾得人應當及時通知權利人領取,或者直接送交有關部門。也就是說,《壹分錢》的創作不僅來源於現實生活,而且符合法律法規。
作為壹級文物,Yipenny絕對是實至名歸。如果妳對Yipenny的手稿感興趣,可以利用假期來看看手稿,仔細看看。讀者朋友,妳小時候唱過這首歌嗎?旋律雖然簡單,但它傳遞的精神卻讓我們受益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