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中學畢業後,考入南京政治學院學習政治,受到於右任的高度贊揚。畢業後,我在南京壹所中學教了三年書。20世紀20年代初,與林風眠、徐悲鴻自費赴法,考入巴黎美術學院學習西洋畫。學成後靠賣油畫和素描為生。當我在巴黎學習的時候,我和當時在法國做兼職的周恩來有過接觸。由於他的努力和學習上的巨大進步,他在世界油畫素描比賽中獲得了壹個獎項,畢業後留校任教。
後來,在時任駐法大使顧維鈞的敦促下,他被劉海粟聘為回國的上海美術學院教授。後被蔡元培聘為國立美術學院教授,被聘為南京中央大學藝術系教授。20世紀30年代,與倪貽德(後為全國美協副主席)等人發起成立“覺蘭社”。意思是“我討厭壹切舊的形式和色彩”,“我要用新的觀念和手法來表達新時代的精神”。而且還引進了西方藝術,接觸了進步畫家,擴大了油畫的影響,做了很多工作,在藝術界享有很好的聲譽。民國二十五年(1936),蔣介石、汪精衛擬請著名畫家作頤和園圖,何香凝推薦張喜安畫圖,半個月新金萬兩銀元。
這個時候我放暑假回老家,兒子出事了,受了驚嚇,肝病復發。在溫州巴拉德醫院搶救無效,39歲去世。
張喜安是壹位有才華的年輕藝術家。他是中國現代藝術界的先驅之壹。他是壹個博覽群書的年輕人,他漂洋過海,為在中國開創西方繪畫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他在美術方面有很深的造詣,商務印書館曾出版過他的《張喜安素描集》。正當他在藝術界風華正茂之時,卻不幸離世,在當時的上海和南京藝術界引起了震動。蔡元培和劉海粟在上海發起了盛大的追悼會。各界名人題詞。蔡元培的《永遠的隱宮》,於右任的《精致的藝術離開整個世界,哀嘆雜蒿》,等等。
張喜安生前與劉海粟有著深厚的友誼。去世後,劉海粟經常在經濟上幫助家裏。
張喜安的作品傳世甚少,其生平資料極為有限。據中國美術家協會原黨組書記王琦介紹,張喜安的素描功底相當深厚,在當時的巴黎僅次於畢加索、馬蒂斯等大師。直到2004年7月12,《新民晚報》發表了《照片背後的故事——拔掉上海美術學院“模特照”的迷霧》壹文,人們才重新認識了這位才華橫溢的藝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