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炎熱的夏季,扇子不僅是人們消暑納涼的物品,而且在漫長的歷史演變和發展過程中成為壹種獨特的藝術品。手持字畫折扇,開合取樂,自有壹番風雅。扇子小巧精致,折扇可折疊成“袖中神器”,便於攜帶和保存,受到了發燒友和收藏愛好者的熱烈追捧。
無論是團扇還是折扇,都有扇面。扇面書畫藝術歷來被稱為“壹絕”。豐子愷先生在《扇子的藝術》中寫道:“扇子是中國特別發達的壹種書畫形式。”
扇面題畫詩始於三國時期,逐漸興盛於魏晉南北朝時期。《歷史名畫》載:南朝畫家道成“能同時畫壹扇,人馬數不失,妙不可言,引人入勝。”唐至宋傳世的書畫作品中,多為扇面畫,有山水、花鳥、亭臺、人物等。很多文人墨客在扇子上潑墨,甚至皇帝也在扇子上作畫。如宋徽宗趙霽草扇上寫的“燕羽寒旋,落泥花濕”的詩句,流暢細膩。
到了明清時期,折扇字畫更加繁榮。文徵明是明代中葉著名的書畫家,從事書畫創作三十余年,壹度聲名顯赫。他是明代四大著名畫家之壹,影響很大。“吳門派”是明中葉最有影響的畫派,代表人物是沈周和文徵明。在他傳世的眾多書畫作品中,扇面字畫占據了相當大的壹部分,其中有壹些是價值很高的精品。1973年3月,南京博物院在吳縣洞庭山阿明朝官墓考古發掘中發現壹把書畫折扇,是文徵明留下的精品。這把扇骨是烏木做的,是泥金做的。在泥金扇上畫雨中山川,特寫表現山坡煙樹和林中三兩個小木屋,用淡墨標出。煙雨中,遠山有幾座山峰。扇子的另壹面,寫著壹首“夏眠”的詩。文徵明的書法造詣很深,所有的書法風格都很精致,尤其是晚年。此詩采用草書書法,蒼勁流暢,風格淡麗。所以,這件出土文物扇子,無論從繪畫、詩詞、書法等方面看,都是扇子藝術的傑作。
明代的吳派唐伯虎、沈周、文徵明、仇英,清代的鄭板橋、任伯年等書畫家的扇面畫和扇面詩都是珍品。清代的“揚州八怪”也留下了珍貴的扇面書畫墨跡。
也許任伯年是畫扇面最多的畫家。在他強大之前,他就在江南小有名氣,名聲顯赫。這個自稱“殷珊人藝”的畫派,既融合了民間藝術和文人畫的傳統,又恰當地運用了西方的繪畫方法。到了七八十年代之交,他形成了高雅、通俗、清新、活潑的鮮明風格,深受人們的喜愛。他的人物、山水、花鳥都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
折扇上寬下窄,紙張凹凸不平。在扇面上表現書畫藝術並不容易。書畫家壹旦掌握了它的特點,再加上巧妙的布局,也能產生另壹種其他形式所不能表現的趣味。所以同壹個作者,同壹個題材,同壹個尺度的作品,畫在扇子上特別貴。壹是由扇面上繪畫的難易程度決定的;第二,明清時期折扇盛行。明清以後,折扇非常受大眾歡迎,有人用折扇來顯示自己的身份和地位,以至於書畫家在創作折扇時都特別細心和講究。這也是粉絲和成品粉絲受到藏家歡迎,願意競拍珍品的原因。
歷代扇子很少,很少有名人扇子以扇子的形式流傳,收藏界以扇子為收藏對象的收藏家就更少了,所以收藏扇子壹般都是為了折扇。折扇收藏中的好扇骨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尤其是那些用料上乘、色澤質感好、雕刻工藝高超的扇骨,往往為收藏者所珍藏。扇骨與扇面渾然壹體,相得益彰,這把扇子的收藏價值自然更高。
古代有很多書而不是畫,因為文人會寫書法,愛書法不壹定會畫。更早的折扇是正面寫,背面畫,後來是正面畫,背面刻,逐漸成為“詩、書、畫、印”。不過也有各種字體組裝的扇子,比如吳湖帆的清代七十二狀元扇,都是書法扇。
近代著名書畫家吳昌碩、齊白石都在扇面上表現了自己的藝術風格,留下了不朽的藝術瑰寶。齊白石的扇面多為寫意,但扇面畫上的魚、蟲、花、鳥、果、菜,都很精細,栩栩如生。彩色“香菇冬筍圖”折扇,只用香菇冬筍制作,卻又豪放多彩,可以說是真的玩味了,鮮菜中含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