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考古學史上,《金石錄》的記載占有突出的地位。宋釗明成《金石錄》三十卷。趙明成,山東諸城人,深諳考古、金石學、書法、繪畫。《金石錄》是我國最早的金石目錄和研究專著之壹,記載了古代三代至隋唐五代中鼎彜器的銘文和墓誌。全書* * * 30卷,前目錄10卷,後記20卷。它有很好的考證和獨特的評論。
趙明誠的妻子李清照是宋代著名的詞人,在金石學和書法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詣。《石頭記》這本書實際上是這對夫婦合寫的。李清照在《碑記序》中寫道:“趙、李,寒、窮、儉。每次報道,他們都拿五千美元買衣服,然後進入索國寺。城銘果歸,自稱葛人。”這是他們新婚貧窮時尋找字畫的寫照。
18歲,李清照嫁給了官宦之子、曾經的學生趙明誠,住在古都開封。她不僅擅長詩歌,還喜歡考古,和趙明誠誌趣相投。
文物很貴。夫妻倆雖然衣食無憂,也有積蓄,但他們很難把錢花在購買石頭書畫上。李清照是壹個有遠大抱負的女人。奢侈不是她想要的,她愛的是她在事業上取得的成就。她平時省吃儉用,買文物也花壹點錢,所以不惜血本買衣服和質量。
當時首都最大的商場索國寺在全國首屈壹指,商戶眾多,百貨商店齊全,往往還有相當有價值的文物。農歷正月初壹、十五索國寺商場開業那天,李清照和丈夫都趕去了,先進了當鋪當衣服,然後逛了古玩攤,精挑細選文物,帶回家品評展覽。
結婚之初,趙明誠還在國子監讀書。兩年後,他當上了知府,並獲得了可觀的官俸。此時,李清照生出“窮遠方絕,古字天下之誌盡”的感慨。“妳拿到的每壹本書都有* * *,全集都有署名;我弄了個書畫鼎,還和淑娟壹起玩,指出缺陷。”為了讓自己的野心成真,她把生活費壓到最低,和丈夫約法三章:吃重肉;衣服去重顏色;首無珍珠翡翠裝飾;房間裏沒有鍍金的刺繡。
盡管如此,她還是入不敷出,李清照幹脆把嫁妝的金銀首飾全部典當了。壹天,有人來賣南唐畫家徐希的名畫《牡丹圖》,要價20萬元。李清照實在沒那麽多錢,就留著買主,和丈夫四處向親戚朋友籌錢。說到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無奈之下只好放棄,夫妻倆為此後悔了好幾天。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對夫婦收集的文物越來越多,僅字畫就多達2000冊。很多都是古代名人的字畫和三代奇物。李清照有壹個打算,要寫壹部專著流傳後世,有人提議取名為《石頭記》。為此,她壹邊收藏,壹邊開始研究整理,每次買了東西都整理簽名。
李清照同意了丈夫的意見。每天晚上整理的時間應該基於燃燒壹根特殊的蠟燭。燭光下,夫妻倆或認真看書,或擺弄評價,時而寫寫,時而爭論。我曾經買過白居易的手跡《楞嚴經》,他們視若珍寶。他們讀了並播放了它。燒了兩根蠟燭後,他們還醒著。
可惜北宋末,金人占領汴京,河北、山東相繼淪陷。趙明誠夫婦逃亡江南,他們收藏的金石學和書法在輾轉反側中丟失。趙明誠死於流放。若幹年後,李清照重溫《石頭記》時,回想起趙明誠“每夜散官,需校勘兩卷,附言壹卷”,如今卻“手如新墳已拱”,壹時百感交集。她寫了壹篇精彩的散文《碑記序》,描述了她的人生經歷和文物的聚散,令人感嘆。
《金石錄》有南宋龍樹翟軍刻本和凱西元年俊逸昭部刻本,兩者均未展於世。元明時期沒有再版,只有明代的手稿流傳。清初,馮文昌曾藏有宋代刻本《金石錄》十卷,故特刻《金石錄十卷人》壹枚,壹時成為佳話。當時因為這本書是宋代的刻本,所以被公認為宋代的善本,雖然是殘卷。這本書現在在上海圖書館。
宋刻本《石頭記》十卷,前人多有贊譽,但《石頭記》三十卷,恐怕仍有天壤之別。建國初,趙世賢在南京買了宋版《金石錄》,30卷完好。這是金陵石幹金家樓的老藏品。甘藏書在清代嘉道中享有盛譽。甘,本名,藏書十余萬冊。子夫,名德姬,名夢六,壹生好學,也喜歡藏書。傳世的《金竹樓書目》多達十八卷,但宋代甘刻本《金石錄》不在書目之列。是不是太隱秘了不能給人看?本書前半部十行,二十壹字,白口,雙邊字體美觀,筆畫工整,紙張均勻。前有趙明誠序,後無義安序。洪邁《容齋四筆》說:“趙德福錄碑文三十首,夫人李易作序。今龍樹郡刻其書,此令不取。”在這個版本的心下,雕刻者的名字是胡玨、徐良、胡鋼等。,並刻有大臣達嚴的書。《大崔屹言》刻於三年。這本書裏宋朝怕漏筆要慎重,敦字不缺筆,證明是刻的,而且和《容齋思璧》裏記載的壹致,因為推斷是在惜春左右(公元1174-1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