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油畫收藏 - 古代的狀元和現在的博士哪個比較高桿

古代的狀元和現在的博士哪個比較高桿

狀元是科舉制度中的最高榮譽,是在最後壹關考試(唐朝時的省試,宋以後的殿試)中,得到進士第壹名的名稱。狀元亦稱鼎元、殿元。另外武舉中的第壹名,稱為武狀元。中國乃至東亞科舉史上的第壹位狀元是孫伏伽(壹說651年的顏康成)。[1]狀元這名稱跟榜眼、探花壹樣,其實都是社會上習慣使用的稱呼。在公家正式發布的“金榜”之上,只會稱狀元為“壹甲第壹名”。榜眼則“壹甲第二名”,探花是“壹甲第三名”。

中國歷史上第壹個狀元為唐朝武德五年(622年)的狀元孫伏伽。最後壹個狀元為清朝光緒三十年(1904年)狀元劉春霖,1300年來***計狀元504人(若包括遼朝18人、金朝15人、大西國(張獻忠)1人、太平天國14人,***計552人)。中國現存最早的狀元卷《明朝趙秉忠殿試狀元卷》。

中國史上很多傑出的政治家、文學家很多都是進士出身,卻多半不是狀元。在理論上,狀元應是在殿試中考對策表現最出色的,但很多時候並非如此。宋代以後,定殿試名次的權力在皇帝手上。但定出誰是狀元,卻不壹定全以考生作答的內容作準則。歷史上經常有因為考生的外貌、本名、籍貫等等因素改變金榜的排名。清朝皇帝更習慣以試卷的書法優劣定出高下,對策的內容反而成為了其次。(參看以名取人)

受到傳奇與小說的影響,民間通常認為只要考上了狀元,就會迎娶公主成為駙馬,實際上,既是狀元又是駙馬的只有壹人,就是唐朝會昌二年的狀元鄭顥。

如今,中國大陸會稱在高等學校招考中,在所在的省份取得文科或理科第壹的學生為高考狀元。香港亦有稱中學會考九科優等或十科優等者為“九優狀元”或“十優狀元”。在臺灣也會稱公務員高等考試、普通考試或是大學指定科目考試、學科能力測驗、四技二專統壹入學測驗、國中基測等測驗之榜首為狀元。

博士是教育機構授予的最高壹級學位。如某科系哲學博士(PhD),理學博士(DSc/ScD), 文學博士(DLitt),教育博士(EdD)。日常生活中也只有博士學位會特別與姓氏結合被尊稱為某某博士。而博士英文同醫生壹樣是Doctor。

中文“博士”壹詞的由來

中國古代指專門精通某壹門學問或傳授經學的官名。秦朝有諸子、詩賦等博士,漢朝有五經博士。唐朝有太學博士、太醫博士、律學博士等,都是教授官。明清時,仍然設有此官職,只是稍有不同。明朝的宋濂《送東陽馬生序》中說:“有司業、博士為之師。”

中國古代指博學多才,通曉古今的人。中國古代對有某種技藝或從事某種專業的人的尊稱,猶如後世的師傅。如唐朝人稱陸羽為茶博士,後來對賣茶的夥計就稱為茶博士。又稱賣酒的人為酒博士,磨工為磨博士。明朝黃省曾《吳風錄》上說:至今稱呼椎油作面傭夫皆為博士。

名稱差異

英國牛津大學、約克大學及索塞克斯(Sussex)大學、蘇格蘭聖安德魯大學及壹部份歐洲地區之哲學博士簡稱為“DPhil”,而非北美及英聯邦國家常用“PhD”。

  • 上一篇:蔡少芬在劉鑾雄呆了6年,跟隨吳奇隆3年。張晉為什麽要娶她?
  • 下一篇:妳怎麽看待丁震的人氣?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