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文化大革命”的結束,瓷器生產與政治掛鉤的做法日益減少,“7501”瓷器的政治色彩也漸漸消退。1982年的春節,像往日壹樣,景德鎮陶瓷研究所的職工從所裏領到了壹些瓷器。這些瓷器都是“7501”瓷中余下的壹部分,分發到每壹位職工手上的“7501”都不成套,陶瓷研究所給職工分發這批瓷器的用意是給大家留個紀念,這便是“7501”瓷流向民間的開始。不過,當時誰也沒有意識到這批瓷器的收藏價值。
收藏“7501”瓷的第壹個有心人,據說是壹位來自北京的陶瓷收藏家,他以收藏家敏銳的眼光,看到了“主席用瓷”的政治色彩和蘊藏的藝術品收藏價值。他於1986年首先開始了“7501”瓷器收集工作,由於當時私人收藏文革文物還有壹定的“禁區”,他只能悄悄地進行收購“主席用瓷”。據見過那位收藏家的陶瓷研究所幾位職工說,此人當時大約60來歲,看上去就像個“老古董”,是個“懂行”的人,他收到的品種大多是釉上彩試驗品,少部分是珍貴的釉下彩碗和盤。
1989年,時逢中國工藝美術館落成,原國家輕工業部決定借機舉辦壹次全國工藝美術展,景德鎮陶瓷研究所送去的是得意之作“7501”瓷器,這是該所留下的壹部分收藏品。除中南海所收藏的“7501”瓷器之外,這也許是世人所見最齊全的壹套了,***有100來件。那位傾心於“7501”瓷器收集的陶瓷收藏家又得到了壹次擴充藏品的機會,他花幾百元錢全部買下了展品。在不到10年的時間裏,這些“7501”瓷在拍賣會上就增值了上萬倍,這個結果恐怕那位收藏家也始料不及。至今人們尚不知那位收藏家的真實姓名,太平洋拍賣有限公司也沒有透露拍賣會上的“7501”瓷究竟來自何人之手。
而壹開始就以商人眼光來收集“7501”瓷器的,則是壹位新加坡商人。在80年代末,他發現了這批“主席用瓷”蘊藏的巨大增值潛力,他相信收集“7501”瓷器將是實現發財夢想的壹個絕好契機。於是,他不動聲色地在景德鎮開始了周密的調查,在摸清“7501”瓷器的生產數量和流失情況後,他便登門收購散落在民間的“7501”瓷器。景德鎮陶瓷研究所壹位叫王力的退休職工告訴筆者,大約在1988年春節過後的壹天,壹位自稱為李仁新的新加坡商人在所領導的陪同下來到自己家裏,說他們新加坡人也“很崇敬毛主席”,想買壹些“主席用瓷”。他開出的收購價是壹個茶杯10元錢、壹個飯碗15元錢,這在當時可以說是“高價”了,因為這個價位是那時市場價格的10多倍。就這樣,壹件件散落在景德鎮民間的“7501”瓷器,很快被那位精明的新加坡商人盡入囊中。
1992年開春,那位新加坡商人在新加坡舉辦了壹次“主席用瓷”展覽。據說展覽會現場,壹套“主席用瓷”就拍得了上百萬新加坡元,他壹***賣出了十多套,還有上百件散瓷高價出手。
從上述情況來推測,太平洋拍賣公司拍賣的那套“7501”瓷可能有兩個出處:要麽是出自國內那位陶瓷收藏家藏品,要麽是來自那位新加坡商人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