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就想看看別人心目中的胡同是什麽樣子的?是滿含歷史的滄桑,還是充滿了細膩的柔情?是幾百年來流傳下來的故事,還是家家戶戶柴米油鹽的生活瑣事?
或許,這是很多人想要了解的,於是就有了這本《胡同的故事》。這是壹本散文集,精選四十六位著名作家關於北京胡同的散文。
在這些個作者裏,有的人在胡同壹住就是幾十年,有些只是短暫居住,甚至有的人只是路過胡同,便留下了抹不掉的印記。
時間的長短,個人的經歷,諸如此類原因讓每個人對胡同都有著不同的看法,於是,每壹篇文章都有自己獨特的視角,帶領我們看到不壹樣的胡同。
正如汪曾祺先生所說,胡同把北京這塊大豆腐切成了很多小豆腐塊。北京人就在這些壹小塊壹小塊的豆腐裏活著。北京有多少條胡同?“有名的胡同三千六,沒名的胡同賽牛毛。”
這多如牛毛的胡同,便成了北京城讓人印象深刻的標誌,不去走走這切豆腐塊的胡同,總感覺沒到了真正的北京。
胡同讓人安定。在那壹方天地裏,既有自我的空間,出門來便是熟識的街坊鄰居,日子壹板壹眼地過著,也就應了那句話“窮忍著,富耐著,睡不著瞇著”。
這種心態,似乎紮根於農耕文明之中,又摻入了壹種聽天由命的隨意,與活下去的韌性。
這種對於民族性格的反思,平添了胡同的哲思味道。而胡同自身的歷史,也成就了壹種滄桑感。
譬如鐵獅子胡同,在淩力寫的《胡同滄桑》裏,看著這個胡同壹路從元、明、清、民國壹路走來的歷史,讓人不禁升起無限的遐想。
最初,鐵獅子胡同名字的由來,是因為元代壹個貴族家門口的鐵獅子,後來貴族沒落後,那鐵獅子早已無跡可尋。
鐵獅子胡同1號院數次易主,曾經是明朝大太監王體乾的宅院,後來是崇禎皇帝寵姬田貴妃父親田弘遇的皇親府,後來李自成進京後,他的大將劉宗敏入住此處,便成了將軍府。後來又變成康熙九子胤禟的貝子府、弘晝的和親王府。清末的時候是海軍陸軍部,袁世凱的大總統府......
這壹處宅院,歷經了如此多的世事變化,現如今早已物是人非,那些曾經顯赫壹時的達官權貴與皇親貴胄,都消散在歷史中。
唯有胡同,靜默不語,只是看著世事更叠。
在人們眼中,胡同也並不全是如此滄桑。在舒乙的《頂小頂小的小羊圈》裏,是老舍成長的小羊圈胡同,在這篇文章裏,我們感受到的是舒乙真摯的情感,樸素的文字裏,是忠於成長記憶的感慨。
在冰心的《我的家在哪裏?》壹文中,胡同是永遠紮根在冰心心中的記憶,在最貼近心靈的夢裏,她從來都是夢到自己兒時的家-中剪子巷,這是令她魂牽夢繞的家啊。
這種經歷很多人都有過,不管搬過多少次家,夢裏出現的那個家,依然是小時候長大的地方,那種最深刻的記憶,刻在壹個人的心裏,也刻在壹個民族的靈魂深處。
也許,這正是人們對於胡同總有種特殊情懷的原因吧。
提到胡同,就不能不想到京味兒作家葉廣岑,在《狀元媒》裏,狀元做媒的女方陳美珍正是住在朝陽門外南營房的窮丫頭,她是壹個扶弟魔,為了照顧弟弟熬到30歲才出嫁,沒成想讓狀元做媒,嫁給了“鎮國將軍”。
但是這樣壹樁在別人看來無比圓滿的婚事,陳美珍卻因為男方欺瞞了年齡與家庭現狀不依不饒,砸了洞房,去找狀元媒人問了個清楚,這才名正言順地做起了金家主婦。
這個平民胡同裏長大的姑娘,善良又勇敢,管他什麽將軍,都要給她壹個合理的說法才行,這多傲氣,多有面兒。
書中這46個作家,每個人筆下都有自己的獨家記憶,也正是這些充滿感情的筆觸,為我們描繪了壹幅分外立體的胡同畫像。
如果妳要去北京,壹定記得帶壹本《胡同的故事》。這裏面不僅有家國情思,也有趣聞軼事,看完這本書,妳仿佛與那些個古老的胡同成了舊相識。
而這本書正反印刷的封面,隔紙透出的文字,都能讓人感受到長達八百余年胡同的歷史傳承。內容的雙色印刷,與巧妙的類似門牌設計的題目與編號,更是讓妳恍若置身於壹條條胡同中。
壹本關於胡同的文集,是對於胡同文化的傳承,更是壹場名家思考角度的盛宴。文字時而幽默,時而沈重,時而清新雋永。角度有大有小,各有千秋,實在是學習寫文章的最佳教材。
當妳走在胡同裏,耳畔仿佛還有多少年前的叫賣聲,孩童的吵鬧聲,老太太們低低的閑聊聲。那壹刻,時間就像匯聚到了壹起,歷史記憶重疊到眼前,在胡同裏的妳,已然發生了某種質變。
圖片來源網絡。
我是松間明月,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正是讀書好時節。關註我@明月***讀書,壹起讀好書,豐盈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