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壹,中國的書法和國畫主要創作在生絹或宣紙上。其材料質地纖薄,易於破碎。從加固的實用需要出發,也需要對其裝裱加固,以利於保存,便於觀賞。(如歷代許多珍貴的書法、繪畫,乃至書籍、碑帖等,能夠興存到今天,盡管有著各種各樣的原因,但是,其中最關鍵的壹點,就是因為經過了裝裱,由紙、綾、絹等材料,將其背面、四周加以保護的緣故。故離開裝裱工藝,就不可能留有現存於世的如此眾多的丹青墨跡。)
其二,俗話說:“三分畫心,七分畫裱”;人靠衣裝,馬靠鞍。書畫作品也是這樣,好的裝裱,不僅能給作品帶來保護作用,而且還能增加視覺上的美感效果。且傳統的手工裝裱字畫具有較長的保存時間,利於揭裱、修復作品,如若作品出現了敗筆還可以進行補救,如:色垢、墨汙、紙皺、殘缺的處理等。同時要註意使用作品原有的繪畫筆觸、潤色,這樣能使得畫面色彩更加潤澤、亮麗、協調。可以增加作品的藝術神韻效果。全手工宣紙,綾絹的裱件做工精細、腹背進行壓光處理,石蠟打磨保持色彩的亮麗感,手感觸摸光滑柔軟,相當有質感效果。
字畫在進行裝裱之後,裝飾在家庭、辦公場所,可起到錦繡添花的裝飾效果。使作品更顯的大方美觀,而且也使得作品永久的保存、珍藏。 故而說,書畫墨妙,經過裝裱,方能神采煥發,躍然生動。不但錦上添花,還能夠提高作品的藝術效果。傅抱石先生曾在《裱畫難》壹文中說過:“作為壹件藝術品,除了畫面的藝術水平決定在畫家而外,裝裱是最重要的壹關。”
其三,裝裱可以說是對書畫的“深加工”。書畫作成,因其墨色的膠質作用,畫面多皺折不平,易破碎,不便觀賞、流傳和收藏。如果放置不裱,日久必致發生黃色斑點以至蠹蝕黴汙、潮濕成“餅”無法挽救。故書畫欲保持永久,必須經過托裱畫心,使之平貼,再依其色彩的濃淡、構圖的繁簡和畫幅的狹闊、長短等情況,配以相應的綾絹,裝裱成各種形式的畫幅,延長觀賞時間。如果不懸掛欣賞,至少也要背面托紙,然後收藏。
總而言之,中國書畫不經裝裱,不能算是壹件完整的藝術品。
知識簡介:裝裱的定義 專業點的說法就是以各種綾、錦、紙、絹對古今紙絹質地的書法、國畫作品進行裝裱美化或保護修復。中國書畫是我國特有的國粹,是世界各國壹致公認的東方藝術之瑰寶。伴隨著書畫傳統藝術的發展而產生的書畫裝潢工藝,也是中華民族所特有的壹種傳統工藝,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它的產生與發展,對於保存燦爛的民族文化遺產,傳播人類精神文明,都起了特殊的作用。裝裱工藝是伴隨著中國繪畫的歷史而產生的,故而裝裱藝術也是我國古代寶貴的藝術遺產之壹,歷史悠然,技藝精湛,正是有了字畫裝裱藝術,我國歷代書畫藝術珍品才能得以裝潢鑲裱,珍藏永遠。其主要包括對紙絹質地的書法、繪畫的托裱、裝潢,古舊字畫的去汙、揭補等等。過去有的稱這些工作為“裝褫”、“裝潢”、“裝池”、“裱褙”、“裱畫”、“書畫裝裱”、“字畫裝裱”,也有的稱之為“裝禙裱軸”。 俗話說,三分畫七分裱,可見裝裱之重要。書畫作成壹經裝裱、便覺神采墨妙而成為完整的作品使人感到賞心悅目。其方法是先用紙托裱在書畫作品的背後,再用綾、絹、紙鑲邊,乃至扶活,然後安裝軸桿或版面。成品按形制可分為卷、軸、冊頁和片。經裝裱後的書畫,碑帖便於收藏和布置觀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