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65438年到0989年,周麗君用自己所有的積蓄在縣城開了壹家小飯館,生意興隆,這讓他挖到了人生的第壹桶金。豐富的生活使周麗君的感恩之心日益加深。他開始不再單純滿足於這種零星的、小規模的收藏。在他看來,“紅色收藏”不僅帶給人們回憶,更承載了人們對那個時代的感受和思考。他想保留這段歷史。於是,“紅色收藏”從單純的感恩之情,變成了壹種熾熱的愛和執著的追求。
20世紀90年代初,周麗君開始了漫長而艱辛的收藏之旅。由於餐廳營業時間特殊,店裏生意打理好已經是下午兩三點了。長期忙碌的周麗君常常忘記休息,背著家人,壹頭紮進廢品收購站,尋找五六十年代後的各種畫報和瓷器。說起當年“淘寶”的經歷,周麗君仍記憶猶新。他告訴記者,廢品收購站裏,夏天蚊蠅飛舞,各種難聞的氣味令人窒息;冬天太冷了,我的手指都伸不直了。即便如此,他還是樂此不疲,在廢品收購站壹“泡”就是三四個小時。壹個壹個地挖掘,在本地尋找...每次從廢品收購站出來,周麗君都很尷尬。
漸漸地,去廢品站“淘寶”已經不能滿足周麗君的需求。他開始把觸角伸向革命老區,甚至伸向周邊的縣城和北京等地。當時,周麗君被附身了。壹有空,他就騎著自行車,趕到東九寨、小廠等地,挨家挨戶買各種徽章、畫報、瓷像。因為山路崎嶇,路途遙遠,他經常淩晨三四點起床,蹬自行車要兩三個小時。到了村裏,忘了喘口氣,於是離開了老板,去了西部,陪著笑臉說了壹句好話,買了早已被遺忘甚至被當做垃圾的物品,卻記錄了那段歷史。“有時候買了適合自己心意的東西,高興得晚上睡不著覺!”
最讓周麗君煩惱的是,起初,他的情人不理解他的行為。無塵室整天堆滿了各種廢品,灰塵滿天飛,弄得房間放不下。為此,我愛人對他很生氣。雖然每次周麗君都向愛人保證自己絕對不會回家撿這些“破爛”,但事後在家裏撿“破爛”的行為絲毫沒有改變,反而“變本加厲”,家裏的“破爛”越堆越多,占據了大部分空間。時間久了,愛人無奈。“既然他這麽喜歡,而且這些‘垃圾’都是白撿的,那就不花錢讓他去吧。”這麽多收藏品都是“白撿”的嗎?面對作者的提問,周麗君害羞地笑了笑。“沒有‘白撿’,都是用錢買的。”當他這麽說的時候,他只是“欺騙”了他的妻子。在過去的十年裏,周麗君在這些“紅色收藏”上已經花了10多萬元。
漸漸地,周麗君在收藏界小有名氣,業內人士經常來他家參觀藏品或相互交流。其他人提出購買他的收藏品。玉田的壹位老板甚至提出免費為他提供壹個展廳,但被周麗君婉言謝絕了。他說:“我不想靠收集這些東西賺錢,我也不出名。”我感謝黨把我這個孤兒養大,讓我過上好日子。我想收集這些歷史文物供後人觀賞。"
周麗君說,今年是新中國成立60周年。目前,他最大的願望就是將這些藏品整理完善,舉辦壹場個人收藏展。同時將這些藏品拍攝成冊,出版畫冊,讓更多的人了解歷史,感恩社會,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