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趁機自我介紹,說自己以前是保姆,照顧老人經驗豐富。如果徐大爺不介意,可以當“老婆”照顧他。當天,徐大爺毫不懷疑地帶著傅回家了。到家後,傅很勤快,打掃衛生、洗衣服都得心應手。徐大爺很滿意。簡單幫徐大爺收拾了住處後,付某突然哭了起來,謊稱需要交社保。他手裏還有4萬塊錢,需要把錢交了才能壹起搬進去。徐大爺信以為真,答應壹起去銀行取錢。拿到錢後,付某還陪徐大爺去附近的衛生院準備了藥,回家後做了壹頓熱騰騰的午飯。當天午飯後,傅建議徐大爺在家休息,自己出去走走,晚上回來做晚飯。徐叔叔沒有懷疑他。結果當晚6點多他都沒等到傅。徐大爺意識到被騙,在孩子的陪同下報了警。3個月後,付某被抓獲歸案,徐大爺被騙走的4萬元早已被付某用於賭博、租房等。,它被浪費了。
案例二:以“理財項目”為名詐騙老人投資理財詐騙?楊是寧波壹家保險公司的員工。2013楊告訴鄰居李阿姨,其公司推出了壹款低風險高收益的投資理財產品,但只能以員工名義投資,且有績效考核要求。我希望李燦阿姨幫忙催壹下演出。經不起楊的軟硬泡沫和金錢誘惑,李阿姨拿出2萬元進行投資,楊出具了壹份投保申請表和壹份蓋有保險公司印章的銀行存款憑條。當初楊按時還利息,利息比銀行高很多。面對越來越高的月息,也基於對鄰居的信任,嘗到“甜頭”的李阿姨在接下來的幾年裏繼續加大投入,金額達250萬元。直到2020年6月5438+10月,還沒收到月息的李阿姨去寧波某保險公司咨詢,才發現楊已經從保險公司離職。但她向李阿姨承諾的“理財項目”完全是虛構的,蓋有“某保險公司保險費收據專用章”的銀行存款憑條和投保申請書也是偽造的。意識到可能被騙的李阿姨報警。經查,被騙的不僅僅是李阿姨,還有多名老人受到楊的鼓動,參與到這個“理財項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