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是壹種由瓷石、高嶺土、石英石、莫來石等組成,外表施有玻璃質釉或彩繪的物器。瓷器的成形要通過在窯內經過高溫(約1280℃-1400℃)燒制,瓷器表面的釉色會因為溫度的不同從而發生各種化學變化。燒結的瓷器胎壹般僅含3%不到的鐵元素,且不透水,因其較為低廉的成本和耐磨不透水的特性廣為世界各地的民眾所使用,是中華文明展示的瑰寶。 凡是用瓷土燒制而成的器囗就叫瓷器。但目前對瓷器的具體定義,還沒有取得統壹的意見。壹般人認為,必須具備以下幾條才能稱之為瓷器:
第壹,瓷器的胎料必須是瓷土的。瓷土的成分主要是高嶺土,並含有長石、石英石和莫來石成分;含鐵量低。經過高溫燒成之後,胎色白,具有透明或半透明性,胎體吸水率不足1%,或不吸水。
第二,瓷器的胎體必須經過1200℃~1300℃的高溫焙燒,才具備瓷器的物理性能。各地瓷土不同,燒成溫度也有差異,要以燒結為準。
第三,瓷器表面所施的釉,必須是在高溫之下和瓷器壹道燒成的玻璃質釉。 中國是瓷器的故鄉,瓷器的發明是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的偉大貢獻,在英文中“瓷器(china)”與中國(China)同為壹詞。大約在公元前16世紀的商代中期,中國就出現了早期的瓷器。因為其無論在胎體上,還是在釉層的燒制工藝上都尚顯粗糙,燒制溫度也較低,表現出原始性和過渡性,所以壹般稱其為“原始瓷”。
中國瓷器是從陶器發展演變而成的,原始瓷器起源於3000多年前。至宋代時,名瓷名窯已遍及大半個中國,是瓷業最為繁榮的時期。當時的汝窯、官窯、哥窯、鈞窯和定窯並稱為宋代五大名窯。被稱為瓷都的江西景德鎮在元代出產的青花瓷已成為瓷器的代表。青花瓷釉質透明如水,胎體質薄輕巧,潔白的瓷體上敷以藍色紋飾,素雅清新,充滿生機。青花瓷壹經出現便風靡壹時,成為景德鎮的傳統名瓷之冠。與青花瓷***同並稱四大名瓷的還有青花玲瓏瓷、粉彩瓷和顏色釉瓷。另外,還有雕塑瓷、薄胎瓷、五彩胎瓷等,均精美非常,各有特色。
多姿多彩的瓷器是中國古代的偉大發明之壹,瓷器與中國在英文中同為壹詞,充分說明中國瓷器的精美絕倫完全可以作為中國的代表。 高級瓷器擁有遠高於壹般瓷器的制作工藝難度,因此在古代皇室中也不乏精美瓷器的收藏。作為古代中國的特產奢侈品之壹,瓷器通過各種貿易渠道傳到各個國家,精美的古代瓷器作為具有收藏價值的古董被大量收藏家所收藏。中國古代瓷器有曾拍出天價的精品,但部分國寶級瓷器並不在中國國內。歐美人士在結婚時,便特別喜歡送贈高級瓷器茶具。 是中西交流的紐帶,是當代設計的靈感來源,是藝術家壹直想追求和超越的目標。中國瓷器對歐洲產生影響最顯著的時期是17到18世紀。起初中國瓷器的價值並不被歐洲商人看中,只是作為壓倉貨品被運往歐洲的,但是這種藝術珍寶很快收到歐洲尤其是法國、德國上流社會的青睞,大家紛紛競相購買、收藏。
與香料、茶葉、生絲、藥材以及其他原材料不同,瓷器所具備的藝術性質使得它們格外引人註目。中國瓷器還對歐洲其他設計領域產生了影響,“中國風格”設計師其中重要的表現形式。中國瓷器設計文化石人文思想的載體,是圖形化的語言表達方式,兼收並蓄了儒、道、釋的思想精華。儒家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圖形的主題選擇上,道家的影響更多地體現在表達方式上,佛家的思想更是與魏晉以將的圖形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三者思想交融互補,成就了傳統瓷器設計文化的內在生命力。它包含了我們祖先的浪漫主義情懷,在追求美好、完滿思想的指導下極盡“賦”、“比”、“興”之能事,發展處壹整套圖形紋飾寶庫,這是我們中國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的資源寶庫。這些傳統瓷器設計對自然形態進行大膽的分解,通過組合、重組的方式巧妙地實現圖形重構,裏面既有動的因素,也有靜的成分,通過動態與靜態的平衡造就永恒的和諧,這是自然形態的重生,是在感性與理性之間找到合適的尺度予以的整合,是中國幾千年文化的濃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