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州窯是中國古代北方最大的壹個民窯體系,也是著名的民間瓷窯,窯址在今河北邯鄲磁縣的觀臺鎮與彭城鎮壹帶,磁縣宋代屬磁州,故名。據考察,磁州窯創燒於北宋中期,並達到鼎盛,南宋、遼金元、明清仍繼續燒制,燒造歷史悠久,具有很強的生命力,流傳下來的遺物也多。
龍泉窯是中國歷史上的壹個名窯,因其主要產區在龍泉市而得名。它開創於三國兩晉,結束於清代,生產瓷器的歷史長達1600多年,是中國制瓷歷史上最長的壹個瓷窯系,它的產品暢銷於亞洲、非洲、歐洲的許多國家和地區,影響十分深遠。
龍泉窯釉色蒼翠,北宋時多粉青色,南宋時呈蔥青色,沒有開片在器皿轉折處,往往露胎呈現胎色,瓷釉厚潤,裝飾上很少刻花、劃花,而流行用貼花、浮雕,例如在盤中常堆貼出雙魚圖案,在瓶身上貼出纏枝牡丹圖案。宋代瓷業鼎盛,除上述五大名窯外,山西省平陽的平陽窯、陜西省耀州的耀州窯,福建省建安的建窯,江西省吉州的吉州窯,也都燒制相當好的瓷器。
江西景德鎮窯在元代以後中國最大的瓷窯場。在今江西景德鎮,故名。據記載始燒於東晉末年。實際上由數個窯口組成,故又稱景德鎮窯系。自五代始燒至今,有壹千多年的燒造歷史,是中國燒瓷時間最長的窯址之壹。
建國後發現遺址多處,以楊梅亭、石虎灣、黃泥頭最早,均為五代時期,燒青瓷和白瓷,青瓷釉色偏灰,白瓷釉色純正,達70度。宋代已發現有湖田、湘湖、南市街、柳家灣等遺址,均燒釉色介於青白之間的青白瓷,楊梅亭等三處窯址也改燒青白瓷,有盤、碗、瓶、壺、罐、盒、枕等器,裝飾有刻花、印花、蓖花、蓖點等技法;北宋後期吸取北方復燒法,產量大增。元代創燒青花、釉裏紅釉下彩裝飾新品種。
福建德化窯在現在的福建德化,故名。是福建沿海地區古外銷瓷重要產地之壹。發現由宋到清歷代窯址達壹百八十處,重點發掘了屈鬥宮、碗坪侖兩處窯址。碗坪侖燒瓷較屈鬥宮早,燒青白瓷,有的接近白釉,刻花蓖劃紋裝飾較多,盒子遺留甚豐,蓋面所印陽紋裝飾達壹百余種,題材之豐富在南方地區首屈壹指,南宋時有專門制作盒子的作坊。屈鬥宮元代辦燒青白瓷,從南宋至元代。明代盛燒白瓷觀音、達摩等塑像,胎釉渾然壹體,如同白玉,被贊為“象牙白”、“奶白”或“天鵝絨白”。
清代除燒白瓷外,盛燒青花與彩繪瓷器。元代以來,德化窯瓷器輸出海外,菲律賓、馬來西亞出土有元代德化窯青白瓷,泰國及東非坦桑尼亞等國家也出土有清代德化窯青花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