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篆刻藝術
篆刻是壹種特有的傳統藝術,從古至今已有二、三千年的悠久
歷史。 篆刻,顧名思義,即是用篆書刻成的印章,是壹種實用
藝術品。它又稱為“璽印”、“印”或“印章”等,這些稱呼
都因時而異。早在殷商時代,人們就用刀在龜甲上刻“字”(
即我們現在稱為甲骨文)。這些文字刀鋒挺銳,筆意勁秀,具
有較高的“刻字”水平。在春秋戰國至秦以前,篆刻印章稱為
“璽”。秦始皇統壹六國後,規定“璽”為天子所專用,大臣
以下和民間私人用印統稱“印”。這就形成了帝王用印稱“璽
”或“寶”,官印稱“印”,將軍用印稱“章”,私人用印稱
“印信”。
二、印章的種類及用途
(壹)姓名章
1.姓名章是題款署名用章。姓名有連在壹起的,也有分開的。題
款用章,以壹名壹字為正,壹姓壹名亦可。
2.款名,印字;款字,則用姓名章。款有姓,可用名章,款無姓
,或不落款者,應用姓名章,以利辨識作者。
3.古人用章,講究禮儀:凡卑幼致書尊長。當用名章:平輩間用字
章;尊長給卑幼,用別號章即可。
姓名章壹般分朱文(陽文)白文(陰文)兩種。壹幅書法作品上
蓋兩方姓名章時,最好壹朱壹白.兩章大小相宜。款尾用多
章時,次序是先姓名章,後字、號章。
陽文~陰文
左邊的是陽文,右邊的是陰文。所謂陽文就是字在石頭上
是凸出來的,陰字則反之。
(二)閑章
閑章為布局章,又可分為引首章、攔邊章、壓角章和腰章。
1.引首章
引首章是鈐蓋在書法作品右上的章,又稱“隨形章”是隨石料的造型
順勢刻成的的章,壹般不宜為方形,而以半通、長方、圓形、半圓形
、隨圓葫蘆形、自然形、肖形等為好。書法作品上是否蓋引首章要看
需要而定,如款首過於整齊,需“破形”;款尾印章分量太重,需“提
升”;作品上印章分布單調,需“調整”,這時應考慮蓋引首章。
2.攔邊章
攔邊章是指蓋在書法作品壹邊的章,起攔邊聚氣的作用。
3.壓角章
蓋在書法作品的邊角的章稱壓角章。取右上角的稱“迎首”,取兩下
角的稱“押角”。攔邊章只管壹邊;壓角章則可管兩邊,緊貼邊角起“
攔邊封角”、“補充空虛”和調整穩定畫面的作用。
4.攔腰章
長幅書法作品如條幅若僅在右上方蓋壹枚引首章,中間顯得太空,可
加蓋攔腰章,其內容多為書者的籍貫,亦可用書家生肖肖形印。攔腰
章應小於引首章和款尾姓名章,三枚章切忌蓋在壹條直線上。
(三)鑒藏章
鑒藏章是鑒賞收藏者用章。據載,鑒藏章亦始於唐,宋以後盛行。
唐太宗自書“貞觀”二字作連珠印,唐玄宗作“開元”二字連珠印
,皆用於禦藏書畫。後來鑒藏名稱頗多,
如收藏,珍秘、審定、鑒賞、過目等。鑒藏用章,應視字畫之大小
以不損字面與畫面為要。有些鑒藏者為了自己流芳千古,蓋章時
往往破壞畫面,這是要註意防止的。
《千裏江山圖》上的鑒藏章
《浮玉山居圖》上的鑒藏章
三、蓋章註意事項
1.大小適宜
印章大小,應與作品的幅式大小相匹配,應與題款字相等為宜,小
壹點亦可,不能大於題款字,大則不雅。如若款字細小,紙地逼仄
可用小聯珠印,自顯周到。
2.數量宜少
印章數目,古喜單數。有鈐印“用壹不用二,用三不用四,蓋取奇
數,其扶陽抑陰之意乎。印數不宜多,過多則易雜亂,甚至喧賓奪
主。
3.位置恰當
鈐印是壹件作品完成的最後壹道程序位置合適了則錦上添花,位置
不合適時將破壞通篇的效果。
4.輕重權衡
就印色彩而言,朱文印份量較輕,白文印份量較重。墨色淡雅之作
,宜鈐朱文印,保持兩者和諧壹致;墨色濃重之作,宜鈐白文印、
使紅彤彤的朱色與烏黑的墨色產生強烈對比,相映成趣。若壹幅作
品鈐用數印,印色應有主次,即多朱配少白,多白配少朱,使之既
有變化,又協調壹致
5.風格壹致
印章的風格,應與作品的書體,風格相協調壹致。如單刀直入的急
就印章,不宜鈐蓋在工整秀麗的小楷作品上,奔放雄健的書法作品
,不宜鈐蓋娟秀工麗的鐵線印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