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在2009年接受了壹批捐贈,是壹批從海外回國的西漢竹簡。這批大約有1600張完整的卡瓦,總共有3000多張。整批竹簡都是隸書,墨跡清晰,書寫精美,內容豐富。
在出土的竹簡中,竹簡上的字通常比木簡上的字高,經典通常抄在竹簡上。當然這和編織有關系,因為竹簡比較薄,編織後卷不會太厚太重,木簡也不容易薄而輕。
北京大學入藏的漢簡內容非常豐富,可以說涵蓋了漢藝文史所包含的“六藝”的所有範疇。這對研究先秦、秦漢史,以及古代思想、科學、醫學、書法等領域都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目前北大漢簡已經全部出版,* * *出版了五卷,第壹卷是第二卷《老子》。
到目前為止,出土的老子有四種,按年代順序是:
第壹、二件是1973年湖南省長沙市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書《老子》。出土時,同壹墓中有兩種手稿,根據字體和禁忌語的不同情況,分別稱為A、B兩種。其中,A沒有避諱漢高祖劉邦,B沒有避諱漢高祖劉邦,但也沒有避諱惠帝皇帝劉英。可見A更早,但兩者都是漢初抄的。
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部分帛書《老子》
第三個是老子,湖北荊州郭店竹簡。郭店竹簡《老子》,1993湖北省荊門市郭店村楚墓出土。此墓為戰國晚期,所以墓中所刊《老子》壹書的成書時間應該更早,可能是戰國中前期或更早,但抄寫時間應該是戰國晚期,約公元前300年。楚簡本《老子》是目前最早、最原始的《老子》抄本,但篇幅較小,僅為今本的五分之二,思想觀點也與今本大相徑庭。
郭店楚簡《老子》部分內容
第四個是北大藏竹簡中的老子。北京大學漢簡中有完整竹簡176枚,殘缺竹簡105枚。組裝後總數為211,5200多字。是《老子》四大古籍版本中措辭最多、保存最完整的版本。
北大漢簡《老子》分為上下兩部分,簡牘背面有“老子去經”和“老子去經”兩個標題。上經相當於代代相傳的德性經,下經相當於代代相傳的道學經。《老子》傳世的書名有《道經》和《德經》,但北大漢簡中的《老子》被稱為《上經》和《夏靜》,這在出土文獻中尚屬首次發現。全書保存了完整的《老子》篇章結構,共分77章,為研究古版《老子》的篇章劃分提供了有價值的資料。
北京大學漢簡《老子》與其他出土《老子》中的句子和詞語有許多不同之處。很多專家都指出了其中的區別,比如今天流行的版本《老子》中“我要做事,我要把我的鎮弄成壹個無名的淳樸”,這句話中的“鎮”字,北大漢簡中《老子》的寫法,郭店竹簡。但“真、真、秦、真”的古讀音都相同或相近,古漢語中稱為“童嘉”,這可能是不同方言或地區用詞差異的壹種表現。再比如今天流行的《老子》,“持有不如擁有;在這句話裏,“揣”是北大漢簡寫的“老子”,郭店楚簡寫的“老子”是“洶湧”,馬王堆帛書寫的“老子”是“短促”。這些詞在四個版本中有許多不同之處。這種差異對於研究《老子》的成書及其用詞的歷史變遷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從書寫和書法的角度來看,北大竹簡《老子》臨摹精美,也算是書法史上西漢中期的代表,對書法研究也有很大的借鑒意義。
我們常說文獻很重要,但到底有多重要,老子的出土版本就是壹個典型的例子。從戰國湖北荊州郭店竹簡到秦末漢初馬王堆帛書的A、B版本,再到西漢中期的北大竹簡,再到魏晉王弼傳世的《老子》版本,形成了壹個完整的《老子》不同年代版本序列,對於探討《老子》的形成和演變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
參考
北京大學藏西漢竹簡(二),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北大收藏的西漢竹書大有價值》,人民日報2012 12 21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