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油畫收藏 - 塊狀硫化物礦床中的伴生金礦

塊狀硫化物礦床中的伴生金礦

遼北是中國太古宙塊狀硫化物礦床的集中區。目前已發現和開采的礦床和礦點數十處,集中在慶元縣北部、撫順縣東北部和鐵嶺縣南部(圖2-7)。

圖2-7遼北塊狀硫化物礦床地質示意圖

1—麻粒巖-片麻巖區灰色片麻巖;2-綠巖帶;3-石英閃長巖片麻巖;4—英雲閃長巖—花崗閃長巖;5-花崗巖;6-塊狀硫化物礦床(礦點);7-故障

這類礦床是中國已知最古老的鋅銅塊狀硫化物礦床。產於清遠太古宙綠巖帶,與以中酸性火山噴發為主的海底火山活動有關。該區太古宙塊狀硫化物礦床可分為兩類:鋅銅塊狀硫化物礦床和塊狀黃鐵礦礦床。前者以慶元縣紅透山鋅銅礦床(中型礦床)為代表,後者以慶元縣大黃溝硫鐵礦床(中大型礦床)為代表。

區內塊狀硫化物礦床嚴格受壹定層位控制,礦體無壹例外產於清原群紅透山組“薄互層帶”中。這個“薄互層帶”是壹套以麻粒巖為主的巖石組合,單層厚3 ~ 5m,“帶”厚10 ~ 25m。主要巖石類型有:黑雲母麻粒巖、含角閃石黑雲母麻粒巖、石榴石黑雲母麻粒巖、含黑雲母麻粒巖、石榴石藍晶黑雲母麻粒巖、含黑雲母應時麻粒巖、含石榴石變粒巖、變粒巖、角閃石麻粒巖、含石榴石角閃石麻粒巖、磁鐵礦石英巖、角閃石和含石榴石角閃石。

(1)礦床地質特征

1.礦體形態

區內塊狀硫化物礦床的礦體整體呈層狀,與圍巖呈整體接觸,與圍巖的面理產狀壹致。但實際上礦體形態更復雜,有層狀、透鏡狀、柱狀、脈狀(簡單脈狀和復雜脈狀)。有時,壹個礦床不同部位的礦體形態不同,構成了非常復雜的礦體形態。如紅透山礦床,礦體以層狀為主,但其分支復合、膨脹收縮明顯,有時分支脈切穿圍巖。礦體實際上是壹個復雜的礦脈。不同形態礦體的產狀變化和穩定程度也不同,與圍巖的關系也因礦體的形態和產狀變化而不同。

2.近礦圍巖蝕變

由於後期變質作用的影響,礦床形成時圍巖蝕變類型和分帶難以識別。以紅透山礦床為例,說明了礦體周圍可能發生的蝕變。

在紅透山礦床中,作為礦體直接圍巖的錫石黑雲母片巖和礦體下盤的石榴紫斜長角閃巖片巖可能是原始蝕變巖。宏觀上,這兩種片巖產於黑雲母斜長麻粒巖中,分布局限於礦區內,遠離礦區的片巖以透鏡狀方式迅速指出。錫石黑雲母片巖的特征礦物組合為石榴石-十字石-正長巖,石榴石-紫和角閃石片巖的特征礦物組合為石榴石-十字石-堇青石-角閃石,正長巖角閃石基本不是* * *,說明變質前兩者的巖石成分不同,前者富含矽和鋁,後者富含鎂鐵質。在礦物組合上,除粒狀和柱狀礦物外,兩種片巖均發育多種礦物集合體,包括黑雲母、白雲母、綠泥石、十字石、透閃石、角閃石、尖晶石、金紅石、磷灰石和電氣石,顆粒細小,分布無序。骨料形狀不規則,沿床呈斷續條狀分布,可能反映硫化物礦床海底之間的熱液蝕變。根據這兩個片巖的稀土元素特征,它們的原巖為長英質火山巖。變質前,正長黑雲母片巖可能是矽化、絹雲母化形成的富矽鋁蝕變巖,而角閃巖片巖可能是透閃石、綠泥石化、滑移石化等形成的鎂鐵質蝕變巖。

(2)礦石的物質成分

該區塊狀硫化物礦床的礦石成分相對簡單。主要礦物為黃鐵礦、磁黃鐵礦、黃銅礦和閃鋅礦,次生礦物為方鉛礦、輝銅礦、方鉛礦、赤鐵礦和銀金礦。紅透山礦床中,黃鐵礦和磁黃鐵礦含量約占50%,黃銅礦含量最高可達30%,閃鋅礦和方鉛礦含量差異較大。主要硫化物的形成順序從早到晚是黃鐵礦→閃鋅礦→磁黃鐵礦→黃銅礦。

該區塊狀硫化物礦床以鋅、銅為主,鉛含量很低。金、銀常是塊狀硫化物中的伴生元素,具有綜合利用價值。金分布於各種礦石中,其中紅透山礦床金含量為0.156×10-6 ~ 0.216×10-6,紅旗山礦床金含量為0.467×10-6 ~ 1.99。

表2-16各種礦石中伴生金含量表

註:根據王守倫大荒溝礦區資料,1984;測試單位:地礦部天津地質礦產研究所。

金銀獨立礦物以包裹金、粒間金和裂隙金的形式存在於載體礦物中。主要有五種產出情況:①以間隙金的形式分布在黃銅礦和脈石之間;②包裹在脈石礦物中;③包裹在黃銅礦中;④磁黃鐵礦與脈石、閃鋅礦與脈石、磁黃鐵礦與閃鋅礦之間的分布;⑤閃鋅礦沿微裂隙充填交代的是細脈(何雙梅等,1988)。

  • 上一篇:在K線炒股理財時,妳有什麽必須了解的工具?
  • 下一篇:西安半坡博物館的館藏文物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