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油畫收藏 - AKM的刺刀家族

AKM的刺刀家族

AKM的刺刀家族

單純論知名度而言,只要卡拉什尼科夫步槍自認第二,其它步槍未必敢爭當第壹。

但是與AK槍族配套的槍刺卻未曾有過同等顯赫的知名度,尤其當如今這個槍刺與軍刀在功能上高度重合的時代——人們總是第壹時間想起美軍的M9,就連功能相對單壹的馬潤格鬥刀Ka-Bar也坐享無數崇拜者——卻鮮少有人把贊譽安放在率先融入求生刀功能的華約系6H4槍刺上。

作為安裝在槍管上的近戰防身武器,槍刺的設計思路長期與小刀、匕首甚至泥鏟貼近。在發射間隔長且有效射程堪憂的18世紀,想徹底攻占敵軍陣地始終得靠刺刀。就算到了連發及自動武器相對普遍的二戰年代,白刃戰的情形依然無可避免。

刺刀的長度與白刃戰時的優勢並無絕對聯系,這是偉大衛國戰爭留給蘇聯人的壹個教訓。後人時常神化的莫辛納甘三棱刺,因功能過分單壹而在戰爭中漸漸遭到官兵摒棄。

1953年,蘇軍采用可卸式6Kh2作為突擊步槍標配刺刀。它的刀片沿襲了SVT-40半自動步槍槍刺的設計,並擁有槍口安裝環以及彈簧閂以嫁接無刺刀座的AK槍族。其握柄由兩片用螺絲固定的塑料片組成,並與刀片軸壹起形成夾狀開口以便於更壹步固定在步槍上。

6Kh2是第壹款廣泛授權社會主義陣營的通用槍刺,其中我國仿制的版本命名為56式可卸式槍刺,或俗稱“56扁刺”,在對印邊境戰爭中曾大量出鏡。

1959年,對蘇軍乃至整個世界影響甚遠的6Kh3橫空出世。它原型是R.托多洛夫海軍中校所創的偵察兵軍刀,刀鋒形狀與布伊刀(Bowie knife)壹致,刀的主體為單刃,而刀尖則是雙刃式的凹形設計,既便於近距離突刺,也有利於使用者陷入格鬥時采取揮砍及格擋動作自保。

到1968年,蘇軍推出6Kh4,取消上壹代型號的球根狀握柄,改為用兩片電木塑料側板包覆、尾端為鋼質的板狀握柄——盡管這個設計是為了加強與槍口的結合,卻被很多士兵用來當作敲釘子的用具。除此之外,刀鞘由鋼質改成電木,擁有比原先更安全的絕緣效果。

包括華約國家、中東國家等地區的種種授權版本6h3和6h4在內,AKM的多功能槍刺就跟這款步槍本身壹樣達到了其它同型產品無法逾越的極高產量,參與了1960年代後全球各地所有局部戰爭。不管是叢林密布的越南、黃沙漫天的蘇伊士運河兩岸、烈日炙人的阿富汗山區、濃煙滾滾的科威特油田、充斥血腥與火光的格羅茲尼廢墟……它們全都有亮相。

然而整個冷戰期間幾乎沒有主流媒體會特別關註這壹系列的軍刀,很長時間內人們壹提起“軍刀”兩字,想的竟然是《第壹滴血》裏蘭博手持的Jimmy Lile求生刀(對,並不是軍刀)。要知道,美軍第壹款功能跟得上6Kh3的槍刺M9可是1986年才裝備的,被蘇聯人領先了整整二十七年,此前所用的M7刺刀更被士兵譏諷“除了殺人,啥用都沒有”。

畢竟好萊塢在美國手中,只能這麽解釋了。不過在冷戰過去30年後的今天,越來越多收藏者和越野愛好者開始把目光放到了6Kh3/4身上,因為比它們優質的產品實在太貴,跟它們同等價錢的不是質量太差就是功能不好用。

只不過,縱使AKM槍刺本身的鋼材足夠耐操、防銹,也千萬別拿來當飛刀耍,因為配重集中在握柄上的關系很容易導致拋出去的刀子擊中硬物後斷裂,再好的鋼材也不能經受這種折騰。

  • 上一篇:基金從業考試科目有哪些?資格證書如何申請?
  • 下一篇:大連貝殼博物館的發展歷程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