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瓶的頸、肩分別以青花繪蕉葉紋和花卉纏枝紋,腹部主題紋飾是雲龍紋。瓶腹部繪制的九條龍形態各異,龍騰躍與雲間,雲龍的相互映襯,使得主題紋飾更加鮮明。尤其是九條龍紋,同在壹件器物上的采用的表現形式、繪畫技法各有千秋,在康熙時期十分罕見。
瓶身上面有九條龍,分別代表著:
1、正面龍,龍首為正面,前肢左右對稱而舞,俯視張嘴,龍首端正威儀,繪線分明,展示了王者的霸氣。這種繪畫形式要求畫工思維要用脫俗技法,體現出龍之威嚴和至高無上皇權的尊貴。
2、行龍,龍體矯健、飄逸,騰於雲間遨遊。流暢的畫工,加上渾厚的展示效果,完美地體現了傳統概念龍的神秘色彩。
3、回首龍,原本遊戲於雲間,它似乎發現神秘的信息,引頸回首,前肢做探取狀,靈動的肢體翻卷自然,極為生動傳神。
4、出水龍,蒼龍破海而出,氣勢威猛。周身環視祥雲,交疊懸停,氣韻生動,渲染勻稱,愈顯得神龍騰雲駕霧,氣勢神聖不可侵犯。
5、應龍,又稱“翼龍”、“飛龍”。 屈原《天問》中曾述應龍助大禹治水之功。又《述異記》雲:“龍五百年為角龍,千年為應龍”。漢史學家班固在《漢書>敘傳》第七十中有記述。“應龍潛於潢汙,魚黿媟之,不睹其能奮靈德,合風雲,超忽荒,而躔蒼也。故夫泥蟠而天飛者,應龍之神也……。”紋飾為張翼振翅之飛龍,即“應龍”,神態兇猛,矯健有力。“應龍”為龍中壽命最長之龍。
應龍的神話傳說流傳很久,其圖案紋飾也較早就出現在銅器、漆器以及石雕和繪畫當中。相比之下,官窯瓷中應龍的出現卻略有些晚。明永宣時期,應龍被納入官窯瓷制作中。與永宣時期相比,清三代瓷器中采用應龍做裝飾的器物流傳下來的比較少。
清朝時期海水龍紋梅瓶並不多見,乾隆時期繪海水五龍紋梅瓶已實屬罕見,那麽康熙時期繪有海水九龍梅瓶更是罕見!目前各大博物館未見相關記載,在網上也查不到康熙時期九龍紋梅瓶的任何資料,堪稱絕世孤品!
據資料記載,壹件清乾隆青花海水祥雲應龍紋梅瓶在2012年北京盈時秋季拍賣會上以RMB 97,750,000 元的價格成交;在天下收藏節目中,著名收藏家翟建民先生說:“到目前為止,全球的收藏家和博物館還沒有發現第二件海水五龍紋梅瓶”。
此梅瓶高度 32cm ,口徑 6cm ,腹徑 22cm ,足徑 13cm 。在梅瓶底部寫有“大清康熙年制”青花六字正楷雙圈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