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懸掛法
蒜秧子與大蒜壹起編成辮子壹樣,二三十頭左右為壹辮,成品就叫做蒜辮,這可不是僅僅為了好看或者是攜帶方便,而是壹種很好的儲存方式。
把蒜辮子放在窗邊或者通風處,就能有效的延緩大蒜的發芽時間,從而較長時間保鮮。不用擔心會被蟲蛀或者蒼蠅之類的,喜歡大蒜的昆蟲不是太多。
2、冷藏法
囤積大蒜的都是租用壹個冷庫,儲存大量大蒜,都是用的這種方法,在0-5攝氏度,大蒜是不會發芽的。可以儲存,更不會腐爛。
3、腌制法
使用腌制法,就是把大蒜都剝皮成光光的蒜瓣,找壹個密封容器,撒入壹些鹽晃壹下容器然後密封,使用的時候取出來就行,這樣保存的大蒜也可以長時間不腐爛,不發芽,而且便於使用,不需要每次用到蒜的時候都要去剝蒜。
大蒜儲存最怕的就是溫度和濕度,放在不通風的地方,大蒜都會產生溫度,從而促進大蒜發芽,濕度大的話,還會腐爛,所以大蒜儲存壹定要註意通風或者保持低位,這樣大蒜就可以長期儲存。
擴展資料
大蒜的鱗芽又叫蒜瓣,在植物學上是短縮莖盤的側芽,是大蒜的營養貯藏器官和繁殖器官。鱗芽是由兩層鱗片和壹個幼芽組成的。
鱗芽著生在短縮莖上,大瓣品種多集中於靠近蒜薹的1~2片葉腋間,壹般每個葉腋發生2~3個鱗芽,中間為主芽,兩旁為副芽,主、副芽均可肥大形成產品器官鱗莖;小瓣品種主要在1~4個葉腋形成鱗芽,每壹葉腋形成3~5個鱗芽,形成的蒜瓣數多且個體較小,外層鱗芽大於內層鱗芽。
大蒜按照蒜瓣大小分類法可分為大瓣蒜和小瓣蒜;按照大蒜鱗莖外皮顏色分類法可分為紫皮蒜和白皮蒜;按照大蒜鱗莖解剖分類法可分為單層蒜衣變種和雙層蒜衣變種;按照生態適應性分類法大蒜可分為低溫敏感型、低溫中間型、低溫遲鈍型。
大蒜起源於中亞和地中海地區,漢朝時期被引種到中國,9世紀傳入日本和南亞地區,16世紀前葉在非洲和南美洲出現栽培,18世紀傳入北美洲,現已在世界各地廣泛栽培。
近年來,中國大蒜種植和加工產業發展迅速,主要生產區有山東、江蘇、河南、四川、陜西等。2016年中國大蒜種植面積達791257 hm?,產量達21197131 t,均位於全球第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