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三思”是警告我們要謹慎。當“三思”前加上“君子”二字,其含義遠不止“多反思,多謀劃,多考慮,不要沖動”這麽簡單的內涵。其實包含了儒家聖賢在不同時期修身養性的告誡,是壹種人生智慧。簡單來說,這種人生智慧就是年輕的時候要有遠見,老了要考慮周全,富了要懂得布施。
下面,我們就從儒家荀子對“三思”的論述入手,詳細談談“君子三思”。
1、荀子《君子三思》說起儒家,大家第壹反應可能是孔孟。儒家的荀子雖然沒有孔孟那麽有名,但是作為稷下學宮的老先生,他確實很有才華,他的思想和觀點讓後人受益匪淺,其中的“君子三思而行”很發人深省。
《荀子·法行》中關於“君子三思”有比較全面的記載,其中說:
子曰:“君子要三思而行,不可不思:不少學則無能。”老不教,死不思考;沒有付出,也沒有貧窮。所以君子少思則學;若思死,則教;窮就要給。" ?
荀子在這裏是通過孔子告訴世人,君子有三件事要考慮:第壹件事是年輕時要考慮將來的發展,所以年輕人壹定要好好讀書;第二件事,人老了,要註意自己的言行對後代的影響,教育下壹代;第三件事是,當妳富有時,妳必須知道如何施舍,並願意幫助窮人。
由此可知,荀子這裏的“君子三思”雖是寥寥數語,卻幾乎貫穿了人的壹生。
首先,每個人都有年輕的時候,都有生命走到盡頭的時候。他年輕的時候要著眼於未來的發展,當我們油盡燈枯的時候,要懂得利用“余暉”為後人指明道路。
其次,壹個人的壹生不是富有就是貧窮。如果我們每個人在富裕的時候懂得施舍,這個時候,貧窮的人也許就能更快地走出困境,進而幫助更多的人。在善意的傳遞下,我們或許可以在需要幫助的時候得到別人的幫助。這其實是壹個“善意閉環”。
2.荀子的“三思”在於“君子”。其實,荀子這裏的“三思”的價值就在於“君子”二字。荀子這裏的“君子有二心”,這裏的“二心”屬於“不可忽視”,這其實是荀子在談“君子”時必須具備的品格。
對儒家有所了解的朋友應該知道,“君子”幾乎是儒家的理想人格,包括孔子本人在內的無數文人,壹生都在追求“君子之道”,期望成就自己的“君子品格”。
孔子曾用“仁”言簡意賅地概括了君子之德,而孟子也從多方面展示了君子之德的特點。荀子在這裏用“三思”二字做了壹語雙關,壹方面表現了君子之德的特點,另壹方面又標榜了君子之德,警示世人在人生的不同階段,修行和實踐的重心要有所變化,只有適當的時候才能求仁得仁,才能成人。
3.荀子“君子三思”的啟示我們今天來看看荀子的“君子三思”給我們帶來了哪些啟示。
首先要對自己有壹個明確的定位。什麽時候應該“以學習為目的”,什麽時候應該註重培養後代,什麽時候可以幫助甚至幫助別人,這些都需要我們對自己有壹個客觀清醒的定位。如果定位不明確,要麽是“少年成熟”,要麽是“打腫臉充胖子”,從“頭重腳輕”到“可笑大方”。很多時候,“判斷力”確實是壹種決定人與人之間分水嶺的能力。
其次,年輕人要培養自己的規劃能力,要有長遠的眼光。青春是積累的年齡,荀子眼中的君子,壹定會在年輕的時候想好自己要走的路,明白自己需要培養什麽樣的能力,需要學習什麽。有時候,讓我們“忽略起跑線”差距的“實力”,就在於我們年輕時的理性和長遠規劃與思考。
最後,成年人給年輕壹代樹立壹個好榜樣是壹種責任和智慧。年紀大意味著人生閱歷和智慧的積累。經驗不能繼承,智慧可以延續。如果年輕人想延續自己的智慧,那麽老年人在“個人品牌”下的威望和影響力就很重要。換句話說,長輩應該為年輕人樹立榜樣。壹方面,他們將造福後代,傳承他們的智慧。另壹方面,當受到自己良好影響的年輕人被“烏鴉反哺”時,長輩也能有“天倫之樂”。妳可以想壹想,是不是這個道理。
顏小二這樣說,希望能給妳壹些啟發。如果妳感動了,可以把文章分享給妳珍惜的人,把先賢的智慧傳遞下去。
註:本文為閆小二哲學隨筆原創獨家發布,如有處理、抄襲等侵權行為將被追究。文中圖片來自網絡,部分素材來自網絡,已被侵刪(兩周內)。請喜歡這個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