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看,真茶壺的紋理清新圓潤,視覺效果是亞光滑的,有很多均勻分布的類似金屬光澤的小顆粒。有些手工壺的內壁有從中心點向四周的放射狀紋路,屬於加工的過程。
第二,摸,真茶壺摸起來細膩但不滑,假茶壺摸起來粗糙或滑;比如普通粘土摸起來粗糙,瓷器壹開始摸起來很滑。如果稍微用力按壓摩擦,會有澀澀的感覺。這是由於分子結構的不同表現。
三、轉動,轉動壺蓋,真茶壺的壺蓋轉動靈活流暢,發出輕微的“絲絲”或“沙沙”的悅耳聲音,而陶土的假茶壺則發出沈悶的“吱吱”聲。
聽著,用蓋子敲壹下罐子。雖然有人不贊成,但是很有效。真紫砂壺的敲擊聲清脆悅耳,聲音短促,敲擊後聲音立即停止;普通粘土的假茶壺,敲擊聲沈悶、豐富、短促;瓷器敲擊的聲音比紫砂更清晰,有點像金屬撞擊的聲音,壹般人很難分辨。
但是壹個非常明顯的區別是,瓷器的聲波波長很明顯。敲擊結束後,聲音仍持續數毫秒,而真正的紫砂立即停止。
動詞 (verb的縮寫)證書:壹般正品紫砂壺都有廠家手寫的證書。證書壹般寫在宣紙上,用毛筆,書法很漂亮。這是因為書法是壹個好工匠的必修課,壹把好的紫砂壺的增值更多體現在字畫的技巧上,是蓋章的。印章的簽名和茶壺底部的簽名是壹樣的。
六、試水,水倒在真茶壺上,不會形成明顯的水滴。水是比較均勻的壹塊,然後會逐漸被紫砂吸收。
擴展數據:
紅瓷胡明
壹、樹膽鍋
樹癭是壹種樹瘤。這種壺的造型模仿樹膽,壺面凹凸不平,有類似樹皮的雕刻。整壺為暗栗色,是明代制壺人為春天打造的壺式。
根據紫砂壺的歷史記載,龔春只是明代鄭德時期的壹個尼姑庵,後來從師江蘇宜興金沙寺的壹個和尚那裏學會了制壺技術。春壺價值極高,有“春壺勝於玉”的褒義。樹膽壺是春季紫砂壺最著名的造型,流傳下來的非常少。有專家認為中國歷史博物館的樹膽壺是純手工制作的春用壺,是現在能見到的最早的紫砂茶壺。?
第二,爾全明壺
這是清末著名紫砂大師邵二泉的名壺。
邵二泉(約1803-1860)擅長刻壺銘文。此壺造型簡單,壺身土黃色,通體竹節狀,但壹只蝙蝠自然而來,應該是“保佑”了古人的心願。壺身壹側有行書,題字為:“天高雲淡,風和日麗”。這首詩出自王羲之《蘭亭集序》,署名“二泉”。鍋底有“唐兵”字樣,可能是制壺人,但無法考證其姓名。
三、冰心道教壺
這是壹把清末民初的紫砂壺。壺身的顏色就像瓷器裏茶葉的最後壹層釉。壺身正面為壹人坐的凹壁龕,壁龕外壁飾以桃樹、桃花、桃葉。壺身的另外三面是雕刻的雲紋圖案。
鍋底是“冰心道人”。“冰心道人”是清末民初紫砂大師程守貞(1858-1939)的名字。程守貞制作的紫砂壺分別於1915和1932獲得巴拿馬國際比賽壹等獎和芝加哥博覽會優秀獎。
第四,水桶鍋
宜興窯玉林紫砂鬥壺,清末,高7.5厘米,直徑5.7×5.7厘米,底徑9.8×9.8厘米。壺上小下大,平底方角。壺身刻有“後世適宜”四個字。底鐘篆書“玉林”印。姜沙泥,潤澤細膩。
這個壺的形狀有壹個圓,給人壹種剛柔並濟的感覺。
“玉林”是指清道光、鹹豐年間著名制壺家黃玉林(1842—1913),擅長制作丸子、春祭、魚形龍壺。他做的砂鍋精致而不失古意。
百度百科-茶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