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剛才說了,如果自轉和公轉同時到達,需要有壹個現象,就是潮汐鎖定,其實宇宙中普遍存在?比如月亮是這樣的。如果地球長期存在,那麽地球最終會被太陽潮汐鎖定。所以現在看來,由於月球逐漸遠離地球,吸收了地球自轉的壹部分,地球自轉速度進壹步簡化加速,被太陽潮汐鎖定。
第壹類是氣候變化。通過計算機模擬和程序分析,我們可以看到,當地球對著太陽的時候,壹邊永遠是白天,另壹邊永遠是黑夜,這樣我們就可以知道會有巨大的溫差,溫差下會有強烈的對流,這樣風就會從夜晚壹直吹到白天,也就是說夜晚半球的風會壹直傳輸,來自白天半球。地球上有大氣層。因為大氣的對流,兩個半球的溫差不是很巨大,零上四十度,零下四十度,中間的溫差只有八十度左右。除了大氣對流,還有海洋對流,海洋對流使得海水結冰非常緩慢,也就是說50年內沒有明顯的冰凍海域,晝夜之間的狹窄區域確實是壹個中溫區,但是這個區域由於風對流非常幹燥,而且它毗鄰赤道,是降水集中的陽光直射區。
第二類是註意到地球自身形狀對大氣和海洋的影響。眾所周知,地球不是壹個標準的圓,也不是壹個標準的球體,而是壹個赤道微微隆起,兩邊微微凹陷的橢球體。畢竟它的半徑是6357公裏,而赤道半徑只有6378公裏。大氣和海水真的可以覆蓋地球的所有緯度和經度。如果繼續假設地球的自轉速度降低到每年只有壹周,那麽離心力實際上是可以降低的,甚至可以降低到可以忽略不計的程度。在這種情況下,由於離心力的進壹步減小,海水和大氣會繼續向低緯度移動,所以地球的中心部分會形成壹個環繞地球的大陸,而這個大陸是環形的,南北兩側都會變成海洋。
這壹切看起來很美好,也很合理,但是這塊大陸的可居住面積並不大,因為大氣只能覆蓋南北緯30度以上的區域,而這塊大陸的大部分都是海拔萬米以上的高原。如果地球被太陽潮汐鎖定,會逐漸變成壹個標準的球體,這樣剛才說的海水和大氣就可以回到低緯度,但是地幔是壹種高粘度的固體,所以這個過程壹定很長。
那麽,從上面來看,假設地球的自轉速度逐漸變慢,也壹定是逐漸變慢的?否則由於突然失去自重,速度伴隨著慣性,地球表面的壹切都會被拋向空中,那麽就可以確定動植物基本滅絕,太陽的直射點必須停留在赤道。赤道附近的空氣很稀薄,強烈的熱量不會使大氣強烈流動。有空氣的地方,太陽的熱量非常有限。如果白天半球是這種情況,那麽晚上半球就是根本沒有陽光,而且因為晚上半球離太陽直射點太遠,海洋熱量的輸入輸出比較少,海水蒸發比較少,所以沒有水汽深入內陸,所以內陸沒有降水,非常幹燥。
最後,海洋會從夜半球開始結冰,逐漸擴散到這個半球。要過很多年整個海洋才會結冰。此時,地球上的動植物將在我們的假設中第二次滅絕,無法確定海洋的冰層下是否會有壹些幸存的魚類。
這是地球壹直處於白天時的景象。物種滅絕,空氣幹燥,海水結冰。這是壹個非常殘酷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