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真實的威廉姆·華萊士(William Wallace)(1270~1305)
之所以找不到任何證據來證實他的存在是因為,歷史是由統治者撰寫的,更何況華萊士是英格蘭國王最深惡痛絕的“反叛者”,他是不會讓他的“英勇事跡”供後人景仰的。 威廉早年的經歷無據可考,不過,按當時的習俗,威廉作為次子應擔任神職。傳說他的壹個叔父就是斯特靈附近鄧尼佩斯(Dunipace)的牧師,教授給他拉丁語和聖經箴言,灌輸了自由思想,據說他的劍術和騎射工夫也是在這段時期學的。
傳奇中的華萊士武藝高強,可力敵數人並最終取勝。他能從屢次追剿和血戰中生存下來,相信傳說不虛。但事實並不止於此,華萊士還是壹位優秀的指揮官。他顯然沒有受過正規的軍事教育,但縱橫山林多年的經歷使他作戰經驗豐富,深諳遊擊戰術,懂得收集和利用情報,能夠根據敵我雙方的特點揚長避短合理運用部隊,善於利用地形,對攻擊的時機把握得恰倒好處。 拉那克之戰是華萊士命運的轉折點。軍事上,這壹戰斬殺英軍240多人,使華萊士聲名大振,激發了飽受壓榨的蘇格蘭下層人民的反抗意識。在他周圍迅速聚集起三千多起義者,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軍隊。而在此之前,追隨他的不過是數十名親族和壹些真正的江洋大盜,至多算壹支遊擊隊罷了。政治上,華萊士由自發反抗占領軍的殘暴統治向為光復祖國而戰轉變。前面說過的羅伯特·維斯哈特主教早有發起復國運動之心,但苦於手中無兵,而實力派貴族又只重私利罔顧大義。華萊士義軍的崛起正合他意。主教找到華萊士,勸說他打出了恢復國家獨立、迎請巴裏奧國王還朝的旗號。這壹舉措如同範增勸項梁迎立懷王,給了華萊士義軍以政治上的地位和號召力。在此之前,華萊士及其抗英鬥爭壹直被當作暴民作亂,得不到大貴族的認同。同時,和尚幫遍布全蘇的教堂網絡還被動員起來聯絡各地的起義者,使起義的浪潮迅速蔓延開來。壹些貴族也加入了反抗的行列。但此舉也給本來沒什麽政治傾向的華萊士貼上了“擁巴派”的標簽,日後不可避免地成為貴族派系傾軋的犧牲品。
華萊士率領義軍連續攻城拔寨,席卷整個北部高地。
多加特湖(Loch Dochart),華萊士聯合當地起義軍突襲占有數量優勢並有偽軍支援的英軍愛爾蘭軍團邁克法迪恩(MacFadyen)部,全殲該敵,斬殺了所有愛爾蘭籍俘虜,但對繳械求饒的蘇格蘭俘虜則全部釋放。邁克法迪恩本人逃離戰場後,被追及並梟首。
北方重鎮珀斯,起義軍填平城壕,架雲梯攻入城中,英軍2千人被殺盡。
達諾塔(Dunottar)城堡,對“艾爾谷倉事件”等暴行記憶猶新的華萊士拒絕給逃入城堡避難的4000多英格蘭人及其追隨者以任何憐憫。抵抗者最終被趕下懸崖,甚至教堂也被點燃,把躲在裏面的人活活烤死。
阿伯丁(Aberdeen)港,英軍匆匆登船撤離,被疾速趕來的起義軍乘低潮攻上甲板,殺得片甲無存,百余艘艦船被焚毀;英國派來的郡長掛起了巴裏奧的旗號,從而免於血戰。
隨後,華萊士與莫雷合兵,圍攻鄧迪。
這時,降伏了蘇格蘭貴族的英軍,已在老瓦的指揮下大舉北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