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作家。1811年7月18日生於印度加爾各答附近的阿裏帕,1863年12月24日卒於倫敦。父親為英國東印度公司官員。4歲喪父,繼父為富商,薩克雷得以在英國查特豪斯公學及劍橋大學三壹學院接受系統教育,出入上流社會,並赴歐洲大陸遊學。離開大學後,曾嘗試辦報,並在巴黎學習繪畫。1833年以後,所得遺產揮霍殆盡,先後任《弗雷澤雜誌》和《笨拙》雜誌專欄作者,撰寫了大量中短篇小說、長篇小說、散文、遊記、書評。1847年以後開始創作長篇連載小說《名利場》,1851~1853年在本國及美國舉辦文學講座,其講稿發表的有《18世紀的英國幽默作家》。1859~1862年任《康希爾雜誌》主編。
長篇小說《名利場》是薩克雷的成名作和代表作。它以辛辣諷刺的手法,真實描繪了1810~1820年攝政王時期英國上流社會沒落貴族和資產階級暴發戶等各色人物的醜惡嘴臉和弱肉強食、爾虞我詐的人際關系。這部小說篇幅宏大,場面壯觀,情節復雜,心理刻畫深入,其尖銳潑辣的諷刺風格更為精彩。薩克雷因《名利場》叱咤文壇,與狄更斯齊名。
薩克雷還創作有長篇小說《彭登尼斯》、《亨利·埃斯蒙德》、《紐克姆壹家》、《弗吉尼亞人》,中篇小說《巴利·林頓的遭遇》 ,短篇小說集《 勢利眼集》等。其中以《亨利·埃斯蒙德》和《紐克姆壹家》最為出色。薩克雷以英國有教養的紳士所特有的機智幽默甚至玩世不恭的態度無情地展示生活的真實,是對英國18世紀由斯威夫特、菲爾丁、斯特恩等人開創的諷刺小說傳統的繼承和發揚。他成為英國19世紀小說發展高峰時期的重要作家。
《名利場》是薩克雷的成名作品,也是他生平著作裏最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傑作,在英國現實主義小說的發展史上開辟了新的天地。
薩克雷是壹位可以與狄更斯齊名的小說家,這不僅是因為他們生活在同壹個時代,又同為現實主義小說家,更是因為薩克雷在創作中所顯示出的與狄更斯迥異的對現實社會冷嘲熱諷的創作風格所取得的非凡成就,他和狄更斯壹樣享有著世界聲譽,後來英國的喬治艾略特、美國的霍桑,甚至法國的普魯斯特的創作都曾受其影響。正如前蘇聯著名文藝評論家車爾尼雪夫斯基所說:“薩克雷觀察細微,對人生和人類的心靈了解深刻,富有幽默感,刻畫人物非常精確,敘述故事非常動人……在當代歐洲作家裏,薩克雷是第壹流的大天才。”
薩克雷壹生創作浩繁,全集多達35卷,其筆鋒犀利,語調幽默,是壹位風格獨具的現實主義作家,在英國文學史上壹直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的《名利場》發表後立即引起轟動,被認為是英國文學的壹個裏程碑,是他生平著作裏最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傑作,奠定了他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在《名利場》中薩克雷以現實主義的筆觸真實地再現了19世紀英國資產階級上升時期的社會狀況,並塑造了具有不同特點的、刻有新時代烙印的典型人物形象。而且,這部小說還展示出作者已經成熟了的幽默諷刺風格,和狄更斯的《大衛科波菲爾》並稱為19世紀英國文學的兩塊瑰寶,這部小說已先後被6次拍成電影,其影響力可見壹斑。
薩克雷認為:“小說的藝術是表現本質,即盡可能強烈地表達真實的情感。”他的這種理論主張在他的成名作《名利場》中得到了極好的體現。故事發生在19世紀初。在寫出《名利場》以前的十余年對於薩克雷來說基本上是壹個準備階段,在這個期間薩克雷對社會上各式各樣“上等人”的觀察越來越深入細致,藝術手法也日益成熟。《名利場》便是在這個基礎上完成的現實主義的傑作。《名利場》裏創造了比較豐滿的人物形象,描寫了社會生活的廣闊畫面,並通過人物命運的交織而對生活作了總的評價。
《名利場》通過情節的安排企圖說明“壹切都是浮名浮利”,標題本身出自《天路歷程》。他揭開了資本主義社會五光十色的繁榮外表,讓人們看到它的本質。薩克雷自己說過,他在《名利場》裏要寫“壹群極端愚蠢自私的人,不顧壹切地為非作歹而又熱烈追求浮名浮利”,同時,他又說,書中所描寫的“全是死亡、爭吵、金錢和病痛”。《名利場》並沒有嚴密的故事結構,故事的內容基本上是由兩個女主人公利蓓加與愛米麗亞的生活道路串聯起來的。愛米麗亞是壹位資產階級小姐,而利蓓加則是個壹無所有、在資本主義社會裏渾水摸魚的女人,通過這兩個主人公的命運,薩克雷描繪出了當時上流社會中形形色色的眾生相。
還有壹個,因為無法復制, 所以妳自己看壹下吧:/jd/b/4396/0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