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家具設計中再現了壹種對完美的自覺追求,黃華麗家具最具代表性。在文人審美的指導下,黃華麗家具超越了自身的局限,註入了文人精神,成為文人風格家具的代表。
中國封建社會以文人為中心的輪替,應該是沒有爭議的。體現在家具上的文人對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與古代的生存哲學是壹致的,不可分割的。文人的審美決定了家具的外觀,文人的趣味賦予了家具的精神。
明末,文人被排斥在政治圈之外,無法施展抱負。在殘酷的現實中,才華橫溢的知識分子被迫失去了對政治的熱情。明末著名學者徐渭的那句“筆底明珠無處賣,丟在野藤裏也是閑”,恰恰反映了這種才華無處施展的苦悶。這時候江南大批文人回鄉,在土地上建房,挖池堆山,為自己創造了壹個逃避現實,不問政治的退路,把自己的才華用在了藝術的追求上,文人崇尚自然,講究典雅,對造園的要求極高,這也是江南名園眾多的原因。
花園需要很多家具來填充。家具的風格要和園林保持壹致,不能有低俗的作品破壞園林的整體效果。就這樣,黃花梨木以其明顯的優勢進入了文人的視線。它的暖黃色不刺目,不突出,但絕不會被忽視,符合儒家的中庸思想;其木紋如流水般舒適,與文人對自然的追求不謀而合。因此,在文人的敦促和設計下,黃華麗家具被大量生產和使用。由於黃華麗木材的珍貴,文人和工匠在制作時需要更加小心。每壹個造型都經過反復琢磨,每壹處裝飾都細致入微,以免俗氣的作品糟蹋了妙木。因此,黃華麗木制作的家具大多線條簡潔,造型典雅,做工細致,不落俗套,成為古典家具的經典。可以說,文人自身對黃華麗木的感受和理解壹點壹滴滲透到家具中,體現在每壹個細節中,形成了黃華麗家具的文人化傾向。
從明朝到清朝,500年來,無論興衰,黃華麗家具壹直強調壹種身份的優越,倡導壹種高貴的生活。追根溯源,黃華麗家具的文化內涵包含了壹個精煉的理念,那就是絕不無原則地迎合市場,以保證文化的尊嚴和不可侵犯性。
黃華麗家具以其平淡無奇的內涵征服了研究者和收藏家。幾百年前的家具依然保持著蕩氣回腸的精神,仔細了解會很親切。任何有高品味的人都會由衷地欣賞黃華麗家具的文人傾向。(家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