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光明日報》報道,趙霽生活在北宋時期,當時詩歌、書法和繪畫都非常繁榮,著名藝術家輩出。在趙匡胤和陳橋兵變後,將軍和節度使的權力逐漸被削弱和廢除。軍人逐漸失去了過去影響政局的權力,平民政治被確立為治國的最高原則。由於皇室和禮儀對繪畫的偏愛和重視,文人墨客購寶賞玩蔚然成風,促進了城市平民對繪畫作品的大量需求,使文化大眾化、普及化,各種文學藝術,無論是詩歌、劇本、繪畫還是書法,都出現了繁榮的景象。總之,中國文化的許多方面在宋代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就像陳寅恪先生說的:“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化演進,成就了趙宋之世。”
出生於皇族的趙霽,從小接受良好的藝術教育,並表現出卓越的藝術天賦。雖然他後來成了大寶,被政務纏身,但在很多方面仍然取得了驚人的藝術成就。他的薄金書法在世界上是獨壹無二的。這種書法挺拔、秀麗、筆力強勁、纖瘦飄逸,堪稱中國書法史上的絕無僅有。他的代表作《守金文子》、《兩貼風霜詩》、《夏貼詩》被譽為書法史上的傑作,至今無人能及。在繪畫領域,無論花鳥、山水、人物,無壹不是精美絕倫。他的代表作有《祥龍石圖》、《芙蓉金雞圖》、《竹影圖》、《瑞和圖》、《柳鴨圖》、《四鳥圖》等,被譽為工筆花鳥畫。山水畫代表作《雪河歸山》意境高遠,非壹般山水畫家所能及。《聽歌》是趙霽傳世的人物畫傑作。有趣的是,圖中的鋼琴家是趙霽本人,而穿紅衣服的聽眾是他的總理蔡京。這是昏君和漢奸的巧合。歷史受到無情的嘲弄,這也是趙霽人生悲劇的重要組成部分。宋朝最終滅亡的原因有很多,但這兩位互相欣賞的“知音”官員起到了關鍵作用。
在執政的二十年間,趙霽收藏了大量的古玩、書畫,並親自主持了《宣和書譜》、《宣和畫譜》、《宣和博古圖》等書籍的編輯和刊刻,對繪畫藝術起到了極大的倡導和推動作用。此外,宋代畫院的發展在趙霽時代達到鼎盛,不僅規模龐大,而且在組織制度上也比其他歷史時期更加合理和完善。政和宣和年間(111-1125),趙霽從藝術發展的角度建立畫院。首先,他提高了畫師的待遇,允許書畫院和其他公務員壹樣佩戴魚袋(壹種代表地位和等級的金或銀的魚形裝飾)。他根據自己的審美意向選擇和培養畫家。崇寧三年(1104),國子監增設繪畫,使畫院成為科舉制度的壹部分,“博士”頭銜被任命為監考。在考試內容、課程設置、繪畫組織體系等方面提出了許多創造性的實施方案。畫院考試根據《螢火窗叢論》和《畫事》的記載,以古詩為題,考查學生的創作能力。繪畫評價的標準和用人的原則是:“不仿前人,但物的情態全是自然,筆法高潔。”著名的山水畫家唐力出道前就通過考試被錄用了。他的《竹鎖橋邊賣酒家》中,壹個掛在橋邊竹林外的酒鍋,選得很好,詳細寫了“酒”字,表達“鎖”的意境。如“踏花歸馬蹄香”“無人渡野水,舟楫渡日”“嫩綠枝壹點紅,動人春色不多”等詩意命題的畫,大多也在此。
有評論認為,宋徽宗可能是中國皇帝中藝術才華和才華最高的皇帝。沒有皇位,他可能是中國藝術史上偉大的藝術家;然而,他是中國歷史上的壹代皇帝,大宋被他毀了,所以他是中國最糟糕的皇帝之壹。他的情況和南唐的李煜(937-1978)很像。李漁也是壹位才華橫溢、文筆兼畫、擅長寫詩的大藝術家。但作為皇帝,他卻不管政事,政治無能,生活奢侈,終日沈溺於歌舞升平。敵人兵臨城下,他不顧尊嚴,“割肉”。這位後來被稱為“詞中皇帝”的亡國之君,作出了他千古絕唱《於美人》。巧合的是,趙霽在“靖康革命”中被金人俘虜。當他看到京都的衰落,皇宮裏的金銀珠寶甚至後宮裏的嬪妃都被遊牧民族搶走,他顯得很無奈;但當他聽說帝都的文物書畫都被遊牧民族掠奪壹空,頓時臉色蒼白,淚流滿面。這是皇權象征下身份和角色的錯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