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姬墓,又名解虞墩,位於定遠縣城南30公裏的二龍鄉潭村。該墓為大土堆,橢圓形,頂部分為三半,底部直徑約69米,高約29米。1958號墓北緣部分發掘,墓上的草叫仁美草。墓前有壹塊石碑,上有“西楚霸王墓”碑文,橫批為“女子千年”,對聯為“為何自古如此晦氣?”季葉安獨自壹人留在青衣帶黃昏。"
2.菱湖山
令狐山旅遊風景區位於定遠縣藕塘鎮東南的皇甫山腳下,東有將軍峰,西有東園民居,面對營盤山,北有大沙河,與藕塘老街隔水相望。總面積3300畝,海拔94米,風景宜人,分為劉清湖景區、塔山景區、南苑景區、東湖景區四個景區。是集湖光山色、流水花果林等自然景觀為壹體,集寶塔、寺廟、詩詞、現代建築等人文景觀為壹體的多功能、生態型國家森林公園。根據傳說,在漢朝,寺廟建在令狐山上。唐宗先後建有淄博廟、畢夏宮、寺廟和香火堂。千百年來,每年農歷三月十五,來自四面八方的香客絡繹不絕地在畢夏·袁俊(俗稱黑奶奶)的神龕前跪拜。東漢時,楚湘命壹只狐貍在此避難求學。他說,他出現後,在寺廟後面的山頂上建了壹座七級寶塔,作為對長輩和僧人教育的獎勵。後來,為了紀念子博,他把它改名為“令狐大廈”。宜人的景色讓許多文人墨客駐足流連,吟詩作賦。
3.中九華寺
清代《定遠縣誌》載:“中九華寺位於定遠縣城西北六十裏五峰山下,是別處霸主。”中九華寺又名五峰寺,是南北朝時宗本僧人所建。毀於士兵,重建於宋代。明代詩人王愛登上中國九華山廟時,曾寫下壹首詩:“我路過佛土,綠草寒雲燦爛,梵凈山塵,龍宮起拜,乍見花開,隔水忽聞鐘聲。獨坐山房清幽,潛風竹松。”
目前,中國九華度假村有壹個高2.4米,寬0.8米的青石板..據調查,鐘九華寺是銀嶺古城周邊眾多寺廟中規模最大、最美麗的古寺。寺前有“靈潤寺”,寺後有“王霸村”,與王霸村壹水之隔的是“虞姬寺”。據說項羽過了淮河就逃了。寺廟左側有水月寺,山腰有全明、楚泉、漢泉、珍珠泉。春流驟起,清澈見底,幹旱不會幹涸。
4.金山滴水寺
金山滴水寺位於定遠縣西店鎮青山村大金山山深處,始建於南北朝時期。該寺與鳳陽洞寺、定遠莫邪寺齊名,是九華系列文化中心之壹。金山滴水寺遺址位於海拔100-400米,四季分明,溫暖濕潤,有山泉、水庫,山川秀美,與周圍山體相連,原生植被保護較為完整。幾千年來,香火壹直興盛。
5.紅原紅石峽
定遠縣小小鄉有壹座山叫大紅山,又名大橫山,海拔234米。山東南部有壹種特殊的地貌——“丹霞地貌”,面積約2平方公裏。定遠的“丹霞地貌”,華東罕見,安徽獨有。整個地貌形態各異,如黃山的七十二峰。顏色是赭紅色,結構不是土,不是沙,也不是巖石,好像兩者都有。有的地方由於長年風吹日曬,看起來又硬又硬,聽起來聲音很大;有些剖面被歲月的鑿子雕刻成壹定的物體形狀。爬得越高,溝壁就變得越軟。每次山洪暴發,山體都會不斷崩塌剝落,使得“紅沙溝”向前向上延伸。在山坡的另壹側,植被已經全部被剝離,紅色的山峰裸露在外,充滿了野性和粗獷的姿態,就像“赤壁”壹樣。
6.路橋古鎮
路橋鎮位於定遠縣西部,縣城以東45公裏。路橋鎮歷史悠久。自秦漢以來,它壹直是水冶岸邊人口稠密的定居點。因為水冶經過這裏,所以被稱為西野。漢朝末年,曹操兵臨吳棟,在那裏建了100多座熔爐來鑄造武器。因爐旁有橋,故名“百爐橋”,後簡稱爐橋。該鎮在古代是壹個勝利之地,左有群山,右有冶水(窯河古稱),前有重丘,後有長淮。地處十字路口和水陸交通要沖,曾是淝水之戰的古戰場和古代商賈的巨港,被譽為“小南京”。清朝以前有福建、山西、新安、徽州等行會,商人雲集,市場繁榮。風景以《橋上月夜》、《淮浦歸帆》、《鳳凰引晴空》、《西郊柳浪》聞名。路橋鎮的建立距今約有1800年的歷史。
7.定遠縣簡介
定遠縣位於江淮中部,安徽省東部。定遠南接合肥,西接淮南,北接蚌埠,東臨滁州。靠近南京都市圈和合肥經濟圈,遠離長三角經濟區。定遠,總面積2998平方公裏,轄16鎮6鄉,是皖東人口最多的縣。
定遠在古代有“連八城連九省”的美譽,至今仍是中國南北要沖。京滬高鐵、淮南鐵路貫穿境內,京臺高速公路橫貫境內。定遠縣是著名的農業大縣,於1987被列為國家瘦肉型豬基地。1996-2009年,定遠連續14年名列安徽省畜牧業生產十強縣,2011年榮獲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稱號。定遠也是全國商品糧油縣,全國搖滾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