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何尊、折觥、厲王胡簋、墻盤、秦公镈等。
1、何尊
何尊(He Zun,ritual wine vessel),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國家壹級文物,是中國西周早期壹個名叫何的西周宗室貴族所作的祭器。1963年出土於陜西省寶雞市寶雞縣賈村鎮(今寶雞市陳倉區),收藏於中國寶雞青銅器博物院。
尊內底鑄有銘文12行、122字銘文,其中宅茲中國為“中國”壹詞最早的文字記載,記述的是周成王繼承周武王遺誌,營建成周(今河南洛陽)之事。
尊高38.8厘米,口徑28.8厘米,重14.6公斤。圓口棱方體,長頸,腹微鼓,高圈足。腹足有精美的高浮雕獸面紋,角端突出於器表。體側並有四道扉棱。造型渾厚,工藝精美。
2、折觥
折觥,國寶重器之壹,1976年出土於陜西寶雞扶風莊白村。收藏於寶雞青銅器博物院。
觥體呈長方形,前有流,後有鋬,分為蓋與器身兩部分。蓋的頭端呈昂的獸形,高鼻鼓目,兩齒外露,長有兩只巨大曲角,兩角之間夾飾壹個獸面,從頭頂處開始在蓋脊正中延伸壹條扉棱直到尾部,頸部這段的扉棱做龍形,兩側各飾壹條卷尾顧首的龍。
蓋的頸部以下,也就是不再昂起而接近水平的部分,裝飾有壹個饕餮紋面,在饕餮的頭端加鑄了兩只立體的獸耳。
3、西周墻盤
墻盤(Qiang Basin),西周銅器,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因墻在周朝做史官又被稱作“史墻盤”,1976年出土於陜西扶風(今寶雞市扶風縣),現藏於寶雞青銅器博物院。
墻盤型巨大,底部鑄有銘文284字,腹和圈足分別飾鳳紋和獸體卷曲紋,雷紋填地,圈足有折邊。銘文前段頌揚西周文、武、成、康、昭、穆、***(恭)七代周王的功績,後段記敘微氏家族高祖、烈祖、乙祖、亞祖、文考和做本盤者自身六代的事跡。
墻盤所記述的周王政績與司馬遷的《史記·周本紀》中的內容非常吻合,關於微氏家族發展史部分的內容則並不曾見於現在已知的文獻,填補了西周國史微子家族的壹段空白,屬於重要的歷史資料。
4、秦公镈
秦公镈(Qin Duke Bo),春秋時期擊奏體鳴樂器,國家壹級文物,1978年陜西省寶雞市寶雞縣(今陳倉區)太公廟出土,收藏於寶雞青銅器博物院。
秦公镈通高75.1厘米,镈身高53厘米,舞寬30.4 X 26厘米,重62.5公斤,對研究秦代先祖的歷史極為重要,也有助於了解春秋早期秦地的青銅鑄冶技術及音樂文化。
5、?簋
簋又稱胡簋,中國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西周厲王時期青銅器,1978年5月陜西扶風(今寶雞市扶風縣)齊村出土。簋通高59厘米,口徑43厘米,腹深23厘米,重60公斤。內有銘文12行124字。是存世商周青銅簋中最大的壹件,堪稱“簋王”。收藏於寶雞青銅器博物院。
百度百科-寶雞青銅器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