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幅是張誌和他的同學壹起制作的。從1984年上半年開始,他們就在為國慶遊行做準備,主要是走隊列和練集體舞。
1984年9月30日是最後壹次排練。指揮部要求他們明天走過天安門廣場時都揮舞藍色的花束。因此,晚上同學們壹起聚在宿舍裏紮花。“都是壹樣的顏色,我們都覺得有些單調。”
這時,壹個叫常生的北京同學從家裏回來。他看到花直皺眉頭。“太沒創意了。應該寫句標語,做條橫幅,讓全世界都看到我寫的字。”大家都舉手贊成。
1981年3月20日,當廣播裏傳來中國男子排球隊在關鍵戰先輸兩局後,連扳3局,最終戰勝朝鮮隊,取得參加世界杯排球賽資格時,北大學生喊出了“團結起來,振興中華”的口號。
這次寫點什麽呢?大家七嘴八舌地議論起來。“教育要改革”、“改革要加速”、“加快改革開放步伐”……壹個個口號提出,又迅速地被否定。隔壁宿舍的幾個同學也加入進來。
這時,有人建議表達壹下對鄧小平同誌的愛戴之情。他們都是改革開放的受益者。1975年,鄧小平剛復出整頓經濟時,張誌就聽父親在家裏偷偷贊揚鄧小平的決策正確有效。這在12歲的張誌心裏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緊接著,是恢復高考。“有盼頭,有希望了。”張誌的父母不再被認為是知識分子臭老九,他自己也順利地考入了北大。
“鄧小平萬歲!”“都什麽年代了,還搞個人崇拜!”“要不就問聲好吧。”提議獲得了大家的贊同。
“尊敬的鄧小平同誌,您好!”又覺得句子長了點。於是,簡化成:“鄧小平同誌,您好!”同學們越發興奮,幹脆把姓氏也省略掉,直呼:“小平同誌,您好!”
於是,常生拿來壹張紙,找不到那麽大的毛筆。他就把抹布卷在棍子上,蘸著墨汁,寫下了“小平同誌您好”六個大字。
沒有做橫幅的布。他們就瞄準了壹個同學的新床單。把六個字往床單上壹比劃,發現床單不夠長。“要不把‘同誌’兩個字也省去吧。”
本來很熱鬧的宿舍裏,壹下子靜了下來。“那時候,我們平時說話都不會直接稱呼國家領導人的名字,壹般都會加上職務。直接稱小平顯得很冒昧。”
不過,他們再壹想,又覺得沒什麽。畢竟這是對領袖最真誠的問候。於是,他們就用訂書機把“小平您好”四個大字訂在了床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