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主星建築為:14~~15金屬,13~~14水晶,9~~11HH後學習殖民科技。資源型的樓不要早建,基礎要打好,要研究。
關於殖民:
第壹階段的
1。我還是建議妳找朋友壹起瓜分1個太陽系。離開艦隊後,防守會相對容易壹些。不要在意所謂的“壹鍋端”~ ~妳可以在妳的殖民地再找。
2。4號~ 6號第壹個菌落應該是1,基本上4號或者6號的球都能在150+以上,5號有點不穩定。第壹個殖民地應該是妳的水晶基地,後面最好的輔助材料是:1W1金屬+4000水晶。如果有HH,不如送3000,先組建壹個3~~4機器人工廠,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壹般來說,第二次殖民有兩種選擇。壹種是繼續殖民4號~ 6號的1做金屬/水晶底座。或者殖民14~~15做HH基地地。基於HH的地可以先升級金屬和水晶到8級,然後再全面升級HH。必要時可以升級金屬和水晶等級12~~13。當其他殖民地的建造達到壹定規模(也就是不需要主星的輔助),或者貿易/貿易可以保證各星的基本金屬/水晶供應時,考慮將HH型的地升級到65438級。
4。在其他殖民地建5級就夠了,但是要早壹點建。每個殖民地最好放2 ~ 4個大運。被占領的殖民星系已經有7或8顆行星。可以決定1 ~ 2大球研究+軍星。請在此軍星上停留3 ~ 4次大運,主星將保持1次大運,持續向各殖民地輸送資源。
5。每個殖民太陽能站建到15的水平後基本可以自給自足。這個時候計算機技術會發展到5 ~ 6的水平,然後每天李因會集中1的球跟除了軍事星和主星以外的所有殖民星上的小運輸艦壹起建造資源型建築。最好是生產出18~~20金屬和16~~19水晶之後再開始研究BB相關的技術。
第二階段:
1,殖民第壹階段,只要星球方圓達到50+,就不要爆了,尤其是和別人共享1星系的時候(搶地盤)。在4 ~ 6顆殖民星可以自給自足之前,最好不要爆殖民星,哪怕只有23顆,至少要收回成本。
我們來算壹筆賬。1 50星能做什麽?
非HH地面(50 =方圓)= 17 =金屬/水晶+16 =太陽能站和衛星,可以提供很好的資源。
HH基礎陰地(50 =方圓)=20太陽能站+N級HH(金屬和水晶可以建到12左右,然後拆)。
2.在所有殖民地的基礎設施基本完成後(壹般來說,太陽站達到16的水平),就可以進入所謂的“煙火殖民時代”,即100以下的行星爆炸,然後殖民。記住,2 ~ 3個軍星(170 =方圓)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