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指辛為微暑,天氣已熱,尚未至淤極,故名”。壹個小夏日,太陽到達黃經105度。中午,用標準量具測量太陽的陰影。影子的長度是2英尺4英寸,相當於今天的0.58米。與夏季的至日相比,白天開始變短了。夜晚,觀測顯示北鬥七星的棲木指向未知方向,即西南方向。這個階段通常是在農歷的六月,也稱為最後壹個月。已經很熱了,但還不是最熱的時候,所以叫小暑。
小夏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壹個節氣,也是夏季的第五個節氣,它標誌著夏季最後壹個月的正式開始。每年的7月7日或8日,太陽到達經度105時,為夏季節氣。《二十四節氣》:“六月節”...暑也熱,分大小,月初小,月中大,今日仍小。”暑,意思是熱,是微熱。古人認為暑熱期間並不是壹年中最熱的時候,所以稱之為暑。還有個節氣歌謠:“小夏不熱,大夏三天。”指出壹年中最熱的時期已經到來,但還沒有達到極熱的程度。俗話說“熱度在三伏。”中國的三伏天壹般出現在夏季至日後的28天,也就是所謂的“夏季至日是三更之首”
酷暑的習俗
1,吃蓮藕
人們壹直有夏天吃蓮藕的習俗。蓮藕有清熱、養血、除煩的作用。適合夏天食用鮮蓮藕,小火煨制,切片後加入適量蜂蜜,可隨意食用,有安神助眠的功效,可治血虛失眠。
2、繪畫、衣服
夏天,人們還有曬畫、曬書法、曬衣服的習俗。民間諺語中有這樣壹句話:“六月六,人曬衣袍”,“六月六,人曬紅綠”。“紅綠”是指各種顏色鮮艷的衣服。這是壹年中氣溫最高、日照時間最長、陽光輻射最強的壹天,所以家家戶戶都會選擇這壹天“曬曬太陽”,把存放在櫃子裏的衣服掛在外面曬曬,以去除濕氣、濕氣、黴變和蛀蟲。
3、夏天吃鱔魚。
俗話說:黃鱔賽人參夏。黃鱔出生在海濱的壹個泥洞裏,小暑前後壹個月的夏鱔最為滋補美味。夏季往往是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類風濕性關節炎等疾病的緩解期,而黃鱔性溫味甘,具有補中益氣、滋補肝脾、祛風濕、強筋骨的作用。
4、暑熱“吃新”
小暑的到來,意味著夏天的高溫天氣即將開始。為了應對即將到來的炎熱氣候,表達對第壹輪糧食豐收的感激之情,中國社會千百年來逐漸形成了“吃新東西”、“祭祀五谷神”等習俗。
“食新”是指在淺夏過後品嘗新米。農民將新割的稻谷碾成米後,做好祭拜五谷神和祖先的飯菜,以示對自然和祖先的感激,然後大家品嘗新酒。據說“吃新東西”就是“吃新東西”,是夏季節後的第壹個新的壹天。城市壹般買少量新米用陳米煮飯,加上新上市的蔬菜。所以民間有小夏吃小米,大夏吃五谷的說法。
5.喝羊肉湯
北方人在盛夏酷暑的時候會喝羊肉湯。首先,它們可以滋養身體。其次,“羊”和“陽”諧音。古人認為夏季陽氣流失較多,可以增加陽氣。
6、不要長時間坐在露天的木頭上
民間有句諺語:“冬不坐石,夏不坐樹。”聲明。酷暑過後,氣溫高,濕度大。長時間露天放置的木材,如椅子、凳子等,暴露在雨水中,含有較多水分,表面看起來幹燥。但當它在陽光下暴曬,溫度升高時,就會向外散發濕氣。長期坐在上面會誘發痔瘡、風濕病、關節炎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