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有蛋殼黑陶杯、紅陶獸形壺、亞醜鉞、甲骨文、魯爛談國大玉璧、頌簋、《孫子兵法》竹簡、東平漢墓壁畫、九旒冕、鄭燮雙松圖軸。
1、蛋殼黑陶杯
制作精致、造型小巧,外表漆黑黝亮、陶胎薄如雞蛋殼,其質料全部是迅跡細泥質黑陶,不含任何雜質,也無任何羼和料。整器為兩部分套合,以輪制而成,器壁薄如蛋殼,表面烏黑光亮,是典型龍山文化的特征性器物,代表了中國遠古時期制陶工藝的最高水平。放眼世界,也亦無堪比者。
2、紅陶獸形壺
1959年山東泰安大汶口遺址出土,仿生陶器的紅陶獸形器,在新石器時代發現的陶器中較為罕見,雖然是實用器,卻造型生動,不失藝術情趣,是5000年前難得的壹件藝術珍品,也是山東大汶口文化獨特的代表。
3、亞醜鉞
1965年出土於山東青州蘇埠屯1號商墓,是商代禮儀重器、王權的象征,兩面鐫刻的銘文表明此鉞的持有者是商代著名望族“亞醜”族群。該器器型碩大,十分罕見,是殷商末期青銅鉞的典型代表。
4、甲骨文
原為清末羅振玉舊藏,1954年入藏山東博物館,甲骨文總量居於在全國同類收藏單位前列,其中“鬼方”蔔辭記載了商代的敵方部族,“鎷”是甲骨文中唯壹帶有“金”字旁的文字,“虹不隹年”則記載了彩虹天象,均為難得壹見的稀世珍品。
5、魯國大玉璧
玉璧是祭祀天地的禮器,代表禮制文化的最高境界。此玉璧外徑32.8厘米、孔徑11.6厘米、厚0.6厘米,玉料呈青碧色,玉質晶瑩溫潤,半透明,油脂光澤,為戰國玉璧中的精品,也是戰國玉璧中形制最大的壹件。
6、頌簋
清嘉慶十九年,清朝重臣劉墉的重孫劉喜海在北京的壹家古董店裏發現了頌簋,重金購買並帶回山東老家收藏。之後頌簋又先後被收藏家李宗岱和山東黃縣巨富丁樹貞收藏。後來丁氏家道中落,在丁氏兄弟分家過程中頌簋的器蓋和器身分離。
7、《孫子兵法》竹簡
1972年4月10日發現於銀雀山漢墓。失傳1700多年的《孫臏兵法》與《孫子兵法》同時出土,解開了歷史上關於孫子和孫臏其人其書有無的千古之謎,被列為“新中國30年十大考古發現”之壹。
8、東平漢墓壁畫
2007年發現於山東東平縣,是山東地區迄今發現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藝術水平最高的壁畫,填補了我省漢代考古的空白,也是中國早期繪畫作品中的精品之作,在全國極為罕見。下圖據說畫的就是孔子見老子圖。
9、九旒冕
1971年出土於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子魯王朱檀墓,是我國截止2012年發現唯壹壹件保存完好的明初親王冕冠實物,是研究我國古代服飾、禮制極為珍貴的實物資料。
10、鄭燮雙松圖軸
1954年入藏山東博物館,此畫事鄭板橋中進士第壹年送給肅翁的作品,圖中壹遠壹近兩棵松樹意寓同學品格高潔,樹下有幾桿修竹,怪石蘭草,更是板橋擅長之筆。畫中長篇題記,講述了同學之間的情意,該作品書法繪畫俱佳,保存品相極好,是板橋難得壹見的珍貴作品。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黑陶蛋殼杯百度百科-紅饑昌碰陶獸形壺百度百科-亞醜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