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油畫收藏 - 崇善寺始建於何時

崇善寺始建於何時

崇善寺位於山西太原市東南隅,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崇善寺創建於唐。初名白馬寺,後改延壽寺、宗善寺,明代又改崇善寺。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三子晉恭王朱棡為紀念其母孝慈高皇後馬氏,就該寺舊址大事擴建。清同治三年(1864年),寺院失火,主要建築均被焚毀,幸存下來的只有大悲殿及壹些附屬建築。

崇善寺在山西太原市迎澤區狄梁公街。創建於唐。初名白馬寺,後改延壽寺、宗善寺,明代又改崇善寺。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三子晉恭王朱棡為為紀念其母孝慈高皇後馬氏,就該寺舊址大事擴建,南北長550米,東西長250 米,總面積達14萬平方米。為山西省第壹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3月5日,崇善寺大悲殿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第七批)。

明代以前,只是壹個不大的寺院,有說它是隋煬帝巡幸太原時的行宮,還有的說它是武則天少時出家的舊址,如今山門右額的“宗唐遺址”四字,很可能就是源於這些傳說。

據寺內木匾記載:晉恭王朱棡為紀念其母孝慈高皇後馬氏,於洪武十六年(1383年)四月,啟奏明太祖,批準建立新寺,歷時8載,至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竣工,名為崇善禪寺。不幸的是,清同治三年(1864年)的壹場大火,主要建築均被焚毀,幸存下來的只有大悲殿及壹些附屬建築。清光緒七年(1881年),山西巡撫張之洞在崇善寺的廢墟上建造了文廟。從此,崇善寺壹分為二,文廟占了大部分地方,這就是現在的山西博物館第壹部分,而僅占原寺面積四十分之壹的大悲殿,就成為古白馬寺、明崇善禪寺的當然代表了。

內飾

寺內大雄寶殿居中,面寬九間,高達30余米。殿堂樓閣、亭臺廊廡數近千間。清同治三年1864年大部份建築毀於火。現存崇善寺的局部,包括山門、鐘樓、東西兩廂和大悲殿,亦自成格局。後為大悲殿,面寬七間,進深四間,重檐歇山頂,為明代最完整、最標準的建築,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前檐安有隔扇,背面裝有板門,殿內設天花板,檐下有鬥拱承托屋檐,瓦頂黃綠色琉璃剪邊,瑰麗壯觀。殿內中間的神臺上供千手千眼十壹面觀音;左邊是千缽文殊菩薩,右邊是普賢菩薩,像高8.5米,比例適度,衣飾流暢,完好無損。寺內還珍藏有宋紹定四年宋版磧砂藏經(全部)、元版藏經(部分)、明下統五年明版北藏經(全部)、明成化八年赤金寫德華經七卷、明嘉靖三十年南藏經(全部),此外,還保存上下兩冊釋迦如來應化事跡和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五彩畫(這些畫冊,雖是明代作品,但色彩艷麗如新,十分吸引人),明洪武二十四年鑄造的鐵獅壹對,明正統十四年鑄造的大鐘壹口,這些都是研究中國宋、元、明各代藝術的寶貴資料。

歷史

崇善寺,初建於唐,名白馬寺,後改稱延壽寺、宗善寺,後來又叫新寺。據記載,那是因為崇善寺是在原有舊寺的基礎上大興土木,重新修建的。崇善寺新寺的名稱,從十四世紀初葉到二十世紀民國年間,壹直沿用了幾百年。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明太祖朱元璋的發妻孝慈高皇後馬氏病逝。朱元璋第三子,即晉王朱(木岡),是馬氏撫養成人的。為紀念母後,朱岡請求準建崇善寺。崇善寺的修建,從洪武十六年(公元1383年)動工,到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建成,歷時八載。當年崇善寺的盛景,可以從壹幅現仍保存在寺內的《崇善寺建築全圖》中看到。明代以前,它只是壹個不大的寺院。

  • 上一篇:發黴的白鞋怎麽洗掉?小白鞋黴斑的清潔方法
  • 下一篇:幹貨收藏的50個技巧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