帛書《老子》是後世修改最少的版本,可以幫助我們重新理解代代相傳的《老子》或《道德經》。
關於帛書《老子》相對於《道德經》是否具有極其超前的性質,即是否是孤立的證明,以下三點可以借鑒:
1.時間推進:考古發現證明帛書《老子》的埋藏時間約為2170年前,比已知最古老的《道德經》(河上公版)早50年左右,考古也證明帛書《老子》的抄寫時間早於埋藏時間。對比帛書《老子》,可以看出《道德經》為了避開五帝禁忌,將“邦”“恒”二字改為“恒”,“氣”改為“開”,“氣”改為“開”。
2.並不是孤立的證據:甲、乙帛書《老子》雖然同時出土,但在字體、臨摹形式、臨摹日期上明顯不同。雖然不同,但思想、內容、主題都屬於壹個體系,與《道德經》有很大不同。它們同時被保存在同壹個書箱裏,至少在下壹章是這樣。
3.自證是根本:現已發現,由於對原著共計300余句的數百處改動,傳世的《道德經》造成了極其巨大的傳承損失,其殘存的思想智慧在原著中也是鳳毛麟角,不僅造成了原著在自然科學領域的偉大科學成就被徹底摧毀,而且與社會科學領域的主題完全相悖,如“無為”的原意。
參考資料:
詳見肖鋼先生執導的30集連續劇《不壹樣的老子》和8集連續劇《道是什麽》。
帛書《老子》的版本描述
由於年代久遠的影響,帛書《老子》出土時部分殘缺。為方便讀者理解和學習,本詞條以肖鋼先生校勘的版本為準。本書由長沙馬王堆帛書校勘組的《老子甲本》、《老子乙本》校勘成《老子》合訂本,其裝幀校勘原則如下:
1.遵循繼承習俗,將“道”放在“德”之前,並合為壹篇;2.基本遵循《道德經》81章的結構。請註意帛書《老子》和《道德經》22章、23章、24章、67章之後的章節是不壹樣的,有些章節的小節也不壹樣。
3.取甲乙雙方相同的部分;4.如果甲方保管這本書,乙方遺失,或者乙方保管這本書,甲方遺失,拿去用;5.甲乙雙方都存在,只是在不同的部分,以甲方為主,有些地方根據自己的理解使用乙方;6.如無甲、乙本,請查閱長沙馬王堆帛書整理組編的《老阿紫本》、《老子乙本》、《道德經》。此版帛書《老子》是甲乙帛書《老子》合訂本,既有歷史局限性,也有作者個人水平的原因。僅供妳參考。如需引用,請註明“蕭綱帛書”老子“合訂本”以示自己的擔當。以後如果發現錯誤,隨時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