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油畫收藏 - 常州白氏家族竹刻史

常州白氏家族竹刻史

日本正倉有壹把中國唐代制作的竹尺八,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的刻本,至今保存完好。到了明代,劉清竹雕逐漸脫離了附屬於實用工藝品的範圍,與文人畫相結合,成為壹門獨立的雕刻藝術,藝術家的刀雕技藝也因此變得豐富起來。據說壹張精致的綠色扶手在雕刻師手裏要轉上萬圈。在竹刻門類中,劉清竹刻與中國書畫的關系最為密切,文人墨客與名家能歌善舞的可能性,讓劉清竹刻有了壹個優雅的名字。浮雕造型,淺淺的刀痕,豐富的竹皮和肌肉層次,加上字畫的筆觸和圖案,好的留青作品可以像名人字畫壹樣被收藏者反復欣賞。

壹門民間手工藝技藝的發展和傳承,不能沒有名家工匠,必須有壹兩個真正熱愛這門技藝的文人或收藏家全心全意的參與。鑒賞家王和香港竹刻收藏家是兩個重要人物。20世紀70年代中期,葉儀博士開始收集有趣的竹雕,其中大部分是筆筒和香燭。

上世紀80年代初,葉儀還專程到常州尋找劉清竹刻藝術家和作品。

1978年,他的藏品已經非常豐富,在香港藝術館舉辦了大型展覽,展出了211件精品。後與時任香港藝術館館長的譚誌成合著《中國竹刻藝術》。這兩卷至今仍是研究中國竹刻的權威資料。王還致力於繼承中國的竹刻藝術,並與許多民間竹刻大師保持通信,特別是白風格。白世峰之子白回憶,王和父親有壹段時間通信頻繁,每次都聊兩個話題:師徒和出書。他拿出壹封1977年6月24日王的信,長達五頁,寫道:“妳的水平真高,可以說是當代少有的。80年來,離開綠色的人不在少數,而用或多或少的綠色敘事來產生陰陽之變的人卻少之又少。尤其難能可貴的是,他們打破了扶手和扇骨的框框,可以說是先贏得了我的心。.....可能是由於我的偏見,可能是由於我對過去的熱愛和對現在的無知,我總覺得嚴格來說,清中葉以後,竹刻已經變質了,很多刻法已經廢棄了。.....我壹再強調要回歸古老的技術。現在看來,很難說失傳的刀法難以發現,就連當代老藝術家的技藝也難以傳承。”

1985年,王寫了《竹雕藝術》第二版,他隨信寄去了他評論白世峰作品的文章《老樹花開新花落》的手稿,請白世峰自己修改補充。白世峰真的是用紅墨水工整的加了壹些單詞和短語,交流起來沒有壹點拘束。

  • 上一篇:古馳的起源
  • 下一篇:微信公眾號小標題的6大作用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