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油畫收藏 - 廣西有出土文物嗎?

廣西有出土文物嗎?

銅鼓

1,古代樂器。在古代,銅鼓經常用於在戰爭中指揮軍隊前進和撤退,以及在宴會,音樂和舞蹈中。從商到戰國見到的銅鼓只有兩種情況:壹種是臥式雙面鼓,鼓面鑄有類似鱷魚皮的花紋,鼓身鑄有兩只鳥,為商代器;另壹個例子有兩件,底部是圓柱形和空心的,是春秋時期的秦器。大量銅鼓來自西南少數民族地區,時代多相當於漢或以後。《後漢書·馬援傳》中有關於雒月銅鼓的記載。銅鼓都是青銅鑄造,大小不壹。最大的直徑超過100厘米,最小的只有10多厘米,重量從幾十到幾百斤不等。鼓面有浮雕圖案,中心是月光,邊緣是蟾蜍。鼓身四周都是花紋。

2.流行於廣西、廣東、雲南、貴州、四川、湖南等少數民族地區的壹種打擊樂器。銅鼓都是銅做的。壹般銅鼓的鼓面直徑50厘米左右,高30厘米(有的更大)。鼓腔中空無底。兩邊有銅環耳。鼓面和打擊體上都刻有精美的花紋。銅鼓根據形狀和花紋的不同,可分為萬家壩型、石寨山型、冷水型、遵義型、麻江型、北流型、靈山型、錫盟型八種。廣西北流出土壹件高67.5,面徑166 cm,重300 kg的銅鼓。這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銅鼓。全國各地收藏的銅鼓有1400面,分散在中南、西南地區的民間鼓有200多面。中國是發現銅鼓數量最多、鑄造和使用銅鼓最早、歷史最悠久的地區。銅鼓在歷史上留作小鼓,收錄於《通典》、《文通考》、《太平玉蘭》音樂系。在古代,少數民族的貴族統治者習慣以銅鼓的數量作為象征來代表他們的統治權力。但廣大少數民族以銅鼓為樂器,至今廣西壯族、貴州苗族都有銅鼓流傳。跳舞時,銅鼓懸空,壹人用鼓槌擊鼓,另壹人在鼓底持木桶,增加* * *,聲音渾厚深沈,能傳到很遠的地方。舞者(通常成群)圍著銅鼓,隨著鼓的節奏起舞。

銅鼓是中國古代南方少數民族的打擊樂器,也是他們生活中財富和權力的象征,是崇拜的神器。距今約2700年前的春秋時期,滇中白普氏民族中就有銅鼓,後逐漸流傳並向四周擴散,為西南、華中、東南多個民族所使用和傳承。銅鼓由銅、錫和以銅為主要成分的鋁合金制成。臉、胸、腰、腳、耳融為壹體。鼓身上部為胸,中部為腰,下部為足,腰部有兩對鼓耳。銅鼓大小輕重不壹,鼓面上有許多花紋,如太陽紋、羽眼紋、雲紋、胸釘紋、雞冠紋、旗紋等。根據著名歷史學家黃顯範的《銅鼓及其圖案新探》,銅鼓的圖案反映了以下含義:

“(壹)反映對自然現象的崇拜。壯族人在從事農業生產時,知道陰陽雨雪的變化與太陽密切相關,但不了解這種自然現象產生的原因,產生了“萬物有靈”的觀念。崇拜太陽,壯族民間傳說中有“日月傳說”。解放前,有的壯族鄉鎮還掛著“日月牌”。所以鼓面的中心壹定要畫太陽,反映農業生產所必需的陽光。

(2)體現對雨水的渴求。銅鼓上連續盤旋的結構。方形的叫雷紋,圓形的叫雲紋,是壯族先民在農業耕作中祈雨的反映。它已經出現在新石器時代出土的陶器上,其演變可見於甲骨文,發展於商周。銅鼓裝飾在青銅器上,以之為紋,反映了壯族先民壹直從事農業生產,其中雷紋影響最大,多為求雨而建雷廟。解放前南寧亭有雷公廟,而在古代,壯族人甚至把6月24日定為雷公的生日。

(3)作為圖騰崇拜的反映,鼓面上裝飾有四至八只青蛙,有的有大青蛙,有的有幾只小青蛙。這是古代對青蛙的崇拜。因為“蛙為銅鼓之精”,“鼓聲最大者為佳”,龜和蛙能知時,所以被奉為聖物。銅鼓是壯族先民的重型武器,鼓面上裝飾的青蛙是圖騰崇拜的象征。東蘭解放前,每年都有“葬蛙女”的習俗。至於文、十二生肖和,它們都與自然現象和與農業生產密切相關的生物有關。

④反映了壯族人民的歷史傳說。如《華陽國誌·南中誌》第四卷《竹結圖說》:“有壹竹王,欲離水而逃,有壹女子,四面環水,有三大竹,流入女子足中。她不肯走,就聽到壹個孩子的聲音,拿了就破,得了壹個男人,長才,然後就成了英雄蠻子(水經註)銅鼓上刻著竹指節是自然的。在古代的遼人和現代的仫佬族中,也保留著竹王的傳說和崇拜。

(5)反映壯族先民的生活和環境。《舊唐書·地理誌》雲:潭州...宣化,由國家管理...縣北是灌溉,是肥美的科赫河,習俗上叫陰沈沈的河,是洛水。又叫溫水,古駝過地。“據暖水說是南盤江。南盤江與紅水河相連,所以暖水是龐克河,唐代稱為洛月河。劃船的模式與浦人居住在浦水有關。其他如水波紋,也與溥水有關。

此外,由於鼓面上立體的騎乘圖案,古代壯族人也有騎馬的習慣。明稱廣西為呂梁之地,適宜騎馬,產馬甚多。作為壹種銅鼓圖案,它反映了壯族人民與反呼聲鬥爭的勇敢精神。

  • 上一篇:小說閱讀軟件排行榜人氣最高的閱讀器是哪個
  • 下一篇:微信收藏欄被誤刪了這麽辦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