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照)
俗話說得好,壹個好漢三個幫,壹個籬笆三個樁。
此話雖是俗語,卻大有深意。沒有壹個人靠單槍匹馬就能成功,就算強如項羽也不行。成功的人當中,有人靠團隊,有人靠朋友,有人靠結拜弟兄。
中國近代史上,有兩個人,靠結拜兄弟們起家,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壹個人叫蔣介石,另壹個人叫張作霖。
花開兩朵,各表壹枝,今天我們單說張作霖和他的拜把兄弟們。張作霖壹生拜過兩次把子,第二次我們就略過不計,因為第二次和第壹次有不少重復的人。
張作霖第壹次拜把子,是在1907年,當時結拜有8人,可謂是八大金剛。
大哥馬龍潭馬龍潭生於1857年,足足比張作霖大了18歲。但年齡的差距不是“真的差距”,性情相投,才是能在壹起“玩”的基礎。
這是壹個文武雙全的人,年少之時,風流儒雅,才華壹等,關鍵是還能上馬馳騁疆場。1876年馬龍潭承襲雲騎尉世職(相當於武教官),為清廷效力。
馬龍潭的輝煌,是在八國聯軍之時。當時為了保護沈陽皇陵和眾多文物,馬龍潭帶著幾百人深度參與其中。因表現出色,馬龍潭被朝廷任命為遼陽總巡、通化總巡。
日俄戰爭之時,馬龍潭沒有明顯站隊,而是用心用力保護著自己管轄的“壹畝三分地”,獲得管轄區百姓的大力擁護和支持。
1907年,兄弟結義,馬龍潭為了奉天的長治久安,開始為張作霖出謀劃策。1920年,馬龍潭年事已高,退出了疆場,開始為東北的水利和商業貢獻力量。
其後,編修了《慶雲縣誌》,鄉人尊稱為“馬大人”。
1931年九壹八後,日本人想讓馬龍潭出面,當個什麽“親善大使”,馬龍潭拍案拒絕,並且壹頭撞到了床頭,鮮血直流,日本人只好作罷,畢竟是74歲的老人了。
1940年2月,馬龍潭病逝。這是絕對的老大哥,是張作霖最尊敬的兄長。
二哥吳俊升吳俊升,1863年生,世代貧農,因為話說的 不利索,就有了綽號“吳大舌頭”。舌頭雖大,但吳俊生手底下毫不含糊,早年在軍中,就因為作戰勇敢,會給馬看病,而被上級重視。
1908年,因為累積了不少軍功,被朝廷封為“奉天後路巡防營統領”,候補總兵。
在當時,吳俊升與張作霖、馮德麟、馬龍潭被稱為“奉天的四大軍事重要人物”。
吳俊升每每在關鍵時刻,總是能給張作霖帶來驚喜,是張作霖最得力的哥哥。
在張作霖與馮德麟反目時,吳俊升堅定站在張作霖壹邊。"擊敗”了馮德麟後,也被張作霖信任地任命為二十九師師長。1921年,吳俊升當了黑龍江省督軍和省長,成為了黑龍江的“王”。
在郭松齡反奉時,又是吳俊升平定了郭松齡。
1928年,吳俊升和張作霖壹起被日本人炸死。這是壹個和張作霖壹樣會給馬看病的人,也是和張作霖壹樣能打仗的人。雖然,兩人不是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是真正的像他們結拜所說的“死在了同年同月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