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之前的歷史中,曾有過壹段風雨飄搖的歷程,這壹段時間的中國飽受欺淩和踐踏,很多寶物都流失到了其他國家,比如說圓明園的銅首等,這些本來是中華民族瑰寶的東西,最後卻在其他國家,被列強占據著,並且怎麽也無法索要回來,這讓人覺得非常的悲傷,也因此越發覺得,壹個民族的強大是多麽的重要,如果民族不夠強勢,就很容易遭遇這樣的情況。
此外,除了明著盜搶中國的寶物之外,還有壹些國家,把野心放在了尋找中國寶物上,美其名曰是“尋寶”,比如說之前有個道士王圓祿,就收了外國人的傭金,帶著外國人們去莫高窟裏探秘,讓很多外國人都發掘出了莫高窟裏面的寶藏,那些深藏的佛經和珍貴的壁畫,雖然王圓祿後來也得到了應有的懲罰,他被罵成是潘國賊,但失去的寶物,也就永遠拿不回來了。這更讓人明白,及時的註重對自己國家文物的保護和探索,是多麽的重要,最好不要讓其他國家來到我國搜尋寶藏,然後把我國珍貴的文物占為己有,當然,除了以上兩種情況之外,還有壹種防不勝防的情況,會導致我國寶物流落別國。
當年在印度尼西亞的周邊,有壹個美麗的島嶼,後來在90年代下海撈魚的時候,有人突然撈到了壹堆沈甸甸、金燦燦的東西,後來經過考證研究後發現,這東西不是印度尼西亞本土的文物,而是中國地區的文物,此後就有人意識到壹個問題,說不定順藤摸瓜,還能從海上找出更多的東西,後來大家就又找了壹遍,最後從那壹片海的底下,壹***挖掘出了寶藏數量高達70000件,而且無壹例外,這些文物全都是中國唐代文物。唐宋元明清,唐朝到如今已經歷經了四代更替,也就是說,這些文物在歷史上已經存在了1800多年,他們早已隨著時間的推移,宛如壹杯釀好的美酒,能夠帶給人更高的鑒賞價值和歷史價值,實在是令人驚嘆,也讓人更想擁有這些寶物,並將它們好好的研究壹番。
當時印度尼西亞出土大量文物的消息,在全國上下都引起了極大的轟動,非常轟動的同時,很多人都跑去觀看,想要從中瓜分壹杯羹,最後他們還發現了海底的壹艘古代沈船,並且明白了這就是這些珍寶的來源,應該是唐朝的時候,有壹艘滿載中國珠寶的船只出海,在出海過程中就到達了這個地方,卻遭遇風浪或是因為觸礁而沈沒了,在船沈沒了之後,自然就有壹些珠寶散落了出來,沈寂在了海底,歷經千年歲月之後,最終又在這樣壹次偶然的撈魚工作中重見天日,實在是讓人感慨不已。在沈船被發現之後,考古人員想要深度清理這艘船,找到其中散落的文物,並且對此進行了打撈。
當時的打撈工作持續了整整壹年的時間,最後清理出來的珍寶數量令人喟嘆,同時也有種如獲至寶的感覺,根本沒想到這艘船真的就是所謂的寶藏船,它的寶藏數量壹***達到了70000件,後來有專家深入研究過那段歷史,最終得到了這麽壹個答案:原來這些寶物的發明時間,大概是9世紀的上半葉,而那個時期正是中國的唐朝時期,唐朝的唐太宗推行過開元盛世,也促進了中國和其他國家之間的互通有無,所以說當時有壹條非常繁榮的海上絲綢之路,這條沈船,很可能本身正是在海上絲綢之路上行駛,所以才會帶著這麽多珍貴的寶物,至此,壹個未解之謎就此揭曉。
謎底揭開,大家應該都能看出,這些寶物應該是屬於中國的,中國也對印度尼西亞方面表示了自己的看法,希望能要回這些本就屬於中國的文物,但印度尼西亞官方不願意把這麽壹大筆寶物拱手讓人,所以當時他們就非常彪悍的提出:不能送,只能買,想要寶物,那就要拿錢來。這個提議讓大家都覺得心裏有些不滿,當然如果只能用錢買回來,他們盡量還是要拿出錢,畢竟錢是小事,損失了文物是大事,但是更加可悲的是,印度尼西亞這個國家完美演繹了什麽叫做“人心不足蛇吞象”,他們把自己的貪婪貫徹到了極致,在跟中國做出交易時,他們直接就提出了壹口價3.5億。
這個價格,讓中國最終沒有辦法購買,畢竟當時中國各地的那些博物館,還不是完全以營利為目的,它們沒有什麽收入,連自己都養活不了,也拿不出這麽多錢購買文物,不可能舉國之力、花費國家國庫的錢財,去拿到這麽壹個文物,所以最終這些文物在2005年的時候,被新加坡富豪以2.4億的價格買到手,寶物歸屬權塵埃落定。讓人捶胸頓足,非常惋惜,也對印度尼西亞的行為表示強烈的譴責,好在後來有壹位專家學者站出來,安慰大家,讓大家都松了壹口氣,他說雖然是落在了新加坡手上,但好歹這新加坡也是華人文化圈之內的,既然這樣,也就不算是中華文明的損失,民族是***通的,文化也不分國界,既然能有這樣壹片沃土,讓這些文物珍貴的妥善保存,那也是壹個好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