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承庭訓,初學顏體和漢隸,稍長攻小楷,得力於《越州石氏本晉唐小楷》。高中畢業後考入上海美術專科學校,書畫並舉,藝理兼修。所作小楷寓剛勁於婀娜之中,點畫帶有隸意,捺趯近乎顏體,筆斷意連,挺拔處有瘦金書味,且能作真如草,氣勢足,韻味濃。50年代起致力於行草,出入晉唐,取法“二王”,旁涉張旭、懷素行以己意,恣肆汪洋,風貌目具。1954年至1956年作品3次入選中國對外文化協會和全日本書道聯盟主辦的“中日書道展”,並收入作品集。1979年以來作品多次在國內外展出及在專業報刊發表,為國內博物館、紀念館及法國凡爾賽博物館收藏。致力於書法教育工作。出版《夏征農詩詞三十九首小楷》、《徐伯清小楷》、《兒童學書法》等。1981年全國青年美術作品壹等獎。1981年由南斯拉夫出版《李清照詩詞小楷》。亦作國畫,曾獲1954年全國青年美術作品壹等獎。50年代起致力於行草,出入晉唐,取法"二王",旁涉張旭、懷素行以己意,恣肆汪洋,風貌自具。出版《徐伯清小楷宋詞》、《李清照詩詞小楷》、《常用字字帖》等十幾部書法作品。曾獲“全國青年美展壹等獎”等諸多國家級榮譽。出版有《徐伯清小楷宋詞》、《徐伯清小楷唐詩》、《李清照詩詞小楷》、《常用字字帖》、《征農詩詞三十八首》等十幾部書法作品,最近又出版了《徐伯清草書字帖》。[1]先生少喜翰墨,1946年入上海美專,20世紀五十年代起在豫園書畫樓從事書法創作。學書六十余年,名播海內外,小楷尤以精妙見稱,自成壹家。上上世紀七十年代,上海書畫出版社編輯、並陸續出版了壹套《常用字字帖》,其中的草書部分五千字,是由徐伯清先生所寫。徐伯清先生出生於浙江溫州雁蕩山的中醫世家,自小熱愛書法,並得到張大千、吳湖帆、謝稚柳等名師指點。很長壹段時間,他每天伏案10小時,用蠅頭小楷錄入200余萬字《宋人軼事匯編》,被老師謝稚柳贊為“有六朝人筆意”。經過吳湖帆的點撥,他在顏體基礎上,潛心鉆研褚遂良和“瘦金體”。徐伯清對書法的執著壹生未變,同時熱衷書法教育,壹生教過的學生難以計數,很多已成當今書壇的中堅力量。徐伯清所著《兒童學書法》壹書首印七萬冊,並不斷重版,影響了幾代人。《常用字字帖》,此書已印刷數千萬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