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鴻出身貧寒,自幼隨父徐學習詩詞書畫。1912 17歲時,她在宜興女子初級師範學校任制圖老師。1916進入上海復旦大學法語系,邊打工邊自學素描。1917學習日本美術,回國不久擔任北大繪畫研究會導師。1919赴法國留學,1923入巴黎國立美術學院學習油畫和素描,並赴西歐各國觀摩學習西方藝術,65438-0927回國,先後任上海南國藝術學院美術系主任、中央大學藝術系教授、北京大學藝術學院院長。自1933以來,在法國、比利時、意大利、英國、德國、蘇聯舉辦過中國畫展和個展。抗日戰爭爆發後,在香港、新加坡和印度舉辦慈善展覽,宣傳和支持抗日戰爭。之後回到中央大學藝術系任教。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華全國美術家協會(現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中央美術學院院長為第壹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代表。
徐悲鴻的作品是古今中外技法的融合,表現出高超的藝術技巧和廣博的藝術修養。是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典範,在中國美術史上有很大的作用,擅長素描、油畫、國畫。他將西方藝術技巧融入中國畫,創造了壹種新穎獨特的風格。他的素描和油畫都滲透了中國畫的韻味。他的創作題材廣泛,山水、花鳥、動物、人物、歷史、神話,都栩栩如生,栩栩如生。他的油畫《田橫五百士》、《後為我哀》、國畫《九方高》、《龔宇壹山》等名作,充滿了對勞動人民的愛國情懷和同情,表現了人民不屈不撓的毅力和不屈不撓的精神,表達了對民族危亡的焦慮和對光明解放的向往。他經常畫的奔馬、獅子和晨雞給人以活力和力量,表現出令人振奮的積極精神。尤其是他的《奔馬圖》享譽世界,幾乎成為了中國現代繪畫的標誌和象征。
徐悲鴻長期致力於藝術教育。他發現並聯合了藝術界的許多名人。在他培養的學生中,許多人已經成為著名的藝術家和中國藝術界的中堅力量。他對中國美術隊伍建設和中國美術事業發展的傑出貢獻無與倫比,影響深遠。
1953年9月26日,徐悲鴻因腦溢血去世,享年58歲。根據徐悲鴻的遺願,其夫人廖女士向國家捐贈其作品1200余件,唐、宋、元、明、清著名書畫家作品1200余件,圖書、畫冊、拓片1000余件。次年,徐悲鴻故居被辟為徐悲鴻紀念館,其作品得以保存和展出。周恩來總理親筆題寫了“北平故居”。
& gt& gt& gt徐悲鴻年表
徐悲鴻作品
自拍素描1925
法國工人的早期素描
馬夫和馬很早就畫好了。
男性人體素描1924
女性人體素描1925
早期水彩畫中的女性身體
壹個女人愛撫壹只貓的油畫1924
陳三油畫原畫1929
桂林風景油畫1934
庭院油畫1942
徐夫人肖像油畫1947
九方高國畫1931年
風雨啼中國畫1937
麗江春雨國畫1937
受傷的獅子中國畫1938
群馬國畫1940
龔宇壹山國畫1940
靈九國畫1942
馬奔國畫1953
書法
附:太師與(徐悲鴻之父徐)國畫1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