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普通版包括九年細發、九年細發、三年背、九年中發、九年中發小金收、九年粗發、九年海南版。此外,還有罕見的版本,如“九年牛口早七點”、“九年缺口”、“九年肩章”等。
除了海南版,其他常見的真錢雕刻形式都極為精美,可以說比三年天津標準版還要精美,尤其是小字版,字體、人像、嘉禾圖案都很精致,這也是九年的壹大特色。下面分別介紹:
1.九年細發:此版常見,可能是因為刻工精細。九年三版(粗、中、細)中,主要特點是:整幣精雕細刻,精致程度為大頭系列之最。
頭發有點,胡子立體感強,胡子下部三四綹(中發版只有兩綹,這是區分中發版和細發版的簡單方法),背面有壹個小小的金色收獲,九點鐘位置少了壹個小小的內齒(細發背面最容易區分九年和三年的地方)。左耳閉,下耳閉。
2.九年細發三年背:這個版本比較少見,原光也是。其主要特點是:整幣精雕細刻,正面與九年毫版相同。它和九年細毛版的區別主要在嘉禾臉:大嘉禾(和鐘發壹樣),九點不缺小內齒,左耳滿蓬,左下耳不滿蓬。
3.九歲發:少見,原好品比粗發版多見,比細發版少見。其主要特點有:整發比粗發版雕得更細,發成壹縷;字體較粗,頭發較細,背面是大豐收,類似三年背面。
4.九歲小金收:人像和字體是九歲中收的特點,背面有小金收(比普通的小金收小,離內齒遠,所以叫小金收)。九點的時候,嘉禾面上有壹個小內齒,左上第二個耳朵是開著的(請註意九年細毛版也是小嘉禾,但是耳朵是閉著的沒有開芒,這是這個版本和九年細毛背的區別)。
5.九年毛糙:此版常見,但不容易得到原光好品相。它的主要特點是頭發粗,字體粗,圓頭為年首字,口上藏點,斷字(偶有),背面大豐收,類似三年回。
6.九年海南版:根據該版資料,為解放戰爭末期海南造幣廠鑄造(隸屬廣東,又稱廣州版),鑄造數量不多。由於年代久遠,好的原創品並不少見。其主要特點是:整體以九年細毛為特征(背面有細毛和小金收獲),但也許是由於模具或工藝等鑄造原因,整枚錢幣模糊漂浮,根本體現不出九年細毛之美。
7.牛口早7點年:此版稀少,原光好品相難尋。其主要特點如下:整體(頭和嘉禾)是九年版的特色,用牛嘴制成,7字形年號,九字筆帶彎。
8.九年差距:此版世所罕見,天上見的也就十幾件。其主要特點如下:整版是九年中期出版的,不同的是“造”字的口是用豁子做的,豁子清脆工整,與十年豁子不同。
9.九年肩章:此版難得,絕對難找好的原創品。其主要特征如下:整體與九年版相似,但肩章過大,肩星大而平,後嘉禾有十年大頭的特征(但不完全相同),即右耳尾彎於鉤下。另外,左耳紋有小芒。
九年版主要有兩種:元祥未封版和大耳版。前者是鑄造量較多的普通版本,後者鑄造量較少。大耳朵版是指袁翔的耳朵比其他版本大,領子完全密封。這個版本含有大量的銀。
此外還有缺口版、7點接頭版、細毛版、右勾版、斷筆版、大耳版等等。
擴展數據
袁大頭是民國時期流通的主要貨幣之壹。“袁大頭”是袁世凱系列錢幣的俗稱。準確的說,叫“袁世凱的大象馱著嘉禾銀幣”。為了整頓幣制,抽壹枚銀幣,北洋政府於民國三年(1914)二月頒布了《國家貨幣條例》第十三條,決定實行銀本位制。
《國家貨幣條例》規定:“庫伯純銀售價六角四十八分,故名元”,“銀幣壹枚,總重七角二分,銀幣八九枚,銅幣壹枚”,“銀幣使用數量不限”,即壹枚銀幣為法定賠償無限的標準借貸貨幣。
根據這壹規定,1914、15、1915年2月,壹枚銀幣先後由造幣總廠和江南造幣廠鑄造,幣面上刻有袁世凱頭像,俗稱“袁頭幣”或“袁大頭”。
百度百科-袁大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