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油畫收藏 - 慈禧為自己定制壹副棺材,比楠木金棺還貴重,為何到死都沒用上?

慈禧為自己定制壹副棺材,比楠木金棺還貴重,為何到死都沒用上?

1908年11月15日,慈禧太後因痢疾引發心臟衰竭病逝西苑儀鸞殿,享年七十四歲。作為晚清的最高掌權者,慈禧太後的葬禮自然是風風光光,隆重異常,規模空前,世人皆為之震撼。

與豪華葬禮相對應的是無比奢華的陪葬品。慈禧生前酷愛珍珠、瑪瑙、寶石、玉器、金銀器皿等寶物,死後這些東西也要壹同下葬,據後人統計,慈禧棺內陪葬的珍寶不計其數,其價值更是高達億兩白銀。生前所好壹壹隨自己下葬,慈禧應該說死而無憾了。然而,事實並非如此。

慈禧生前念念不忘的大玉棺並沒有如願來安放自己。大家都知道,慈禧的梓宮(其實也就是棺材)用金絲楠木獨板打造,從雲南運到北京,僅僅運費就要了40萬兩。梓宮本身的價值更是可想而知了。盡管貴重無比,但這並不是慈禧心儀的梓宮,慈禧要的是比這還要貴重的大玉棺。

早在過完七十壽辰時,慈禧自知時日無多,便提前做了打算。慈禧壹生經歷權力鬥爭,飽受內外憂患,活的並不輕松。生前如此不堪,死後定是要好好清靜壹番了。於是,她萌生了壹個古代帝王彌留之際都會有的想法,將自己葬在壹個獨壹無二的棺材內。或許是翡翠的緣故,慈禧首先想到了和田玉,並下定了定制壹副大玉棺的決心。當然,慈禧這樣想並不單單是個人喜好。在古代,玉不僅代表了瑞氣,還有通靈的功能,用玉棺來盛放自己,祥瑞裹體,鬼魂不侵。由此我們可以探知慈禧內心恐懼的壹面。

隨著慈禧懿旨的下傳,玉棺之事很快經李蓮英之手攤派到了新疆地方官吏的頭上。這些官吏們先是命令采玉工人在和田壹帶尋玉,但終因塊頭太小,無法滿足制棺的要求而作罷。後來,人們又到昆侖山上去尋找。

功夫不負有心人。工人們終於在昆侖山海拔4000多米的壹處尋到了壹塊龐大的青玉料。簡單切割後,這塊玉長約3米,寬約2米,厚約1米,足足有20噸重。這個重量在整塊玉料中是不可想象的。在古代,即便是古玉器中的“巨無霸”--乾隆和田青玉《大禹治水圖》也才5噸重。

玉料找到了,最棘手的事情發生了。新疆與北京相隔數千裏,千裏迢迢運送壹塊20噸重的玉料,這個古代是極其困難的。之前的乾隆和田青玉運到北京花了三年的時間,而這塊玉料要用多久,實在難以想象。

聖命不可違。運輸玉料這壹浩大工程還是在工人們的抱怨聲中啟動了。工人們先是費盡力氣將玉料騰挪到山下,後又艱苦跋涉運送到千裏之遙的庫車縣,此時已經用了近三年時間。正當人們準備力氣再出發的時候,慈禧駕崩的噩耗從京城傳來。遠水解不了近渴,壹邊是慈禧急需下葬,壹邊是玉料千裏運輸的未知,兩者根本無法統籌。玉料之事也就此作罷。

當得知實情後,工人們不安起來,多年積攢的憎恨瞬間轉化為燃燒的怒火。玉料被砸碎,分裂成若幹塊,其流向多有不同。有的被當地百姓帶走,有的被扔到河裏,也有兩塊比較大的留了下來。

而留下來的壹大壹小兩塊玉料,最後又分別流入中國地質博物館和新疆地礦局,作為文物保護起來。這就是赫赫有名的“慈禧和田玉”。“慈禧和田玉”經歷了動亂和時間洗禮,成為那個時代的有力見證。

  • 上一篇:如何給北極圈的聖誕老人村寄信?
  • 下一篇:我對世界最大玩家的排名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