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名
The Fast and the Furious
譯名
速度與激情1/玩命關頭/狂野時速
劇情簡介
周末的洛杉磯街頭,壹場亡命飛車大戰又將拉開序幕。許多年輕人帶來了精心改裝的賽車,期望在街頭壹戰成名,贏得榮譽和財富:壹輪賽車的賭註高達2000美金。這時,新紮師兄布萊恩(保羅·沃克爾)登場了。他的任務是借飛車打入活躍在非法賽車活動中的幫派,充當臥底,為警察局和FBI收集證據,查清究竟是哪個幫派經常搶劫運送貴重電子貨品的卡車。
很快,布萊恩憑借出色的車技贏得了幫派老大多米尼克(範·迪瑟爾)的欣賞和信任,同時也贏得了多米尼克的妹妹米婭(喬丹娜·布魯斯特)的芳心。但是多米尼克的助手文斯卻不喜歡布萊恩,也不信任他。尤其是在布萊恩和米婭相愛後,文斯更是由嫉妒轉為仇視。更讓布萊恩為難的是,通過與多米尼克的接觸,他和這個幫派老大逐漸建立了友誼,兩人成了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好朋友。他開始擔心,如果自己真的收集到不利於多米尼克的證據,會毀了兩人的兄弟情誼,何況,還有他傾心相愛的米婭,他怎麽忍心傷害她呢?受到友情和愛情的雙重羈絆,布萊恩陷入了困境……
賽車劇情
周末的洛杉磯街頭,許多年輕人駕著精心改裝的賽車參賽,以期望在街頭戰中成名。新紮師兄布萊恩登場了,他的任務不僅是贏得比賽,還要借飛車打入活躍在非法賽車活動中的幫派,充當臥底為警察局和FBI收集證據。布萊恩憑借出色的車技贏得了幫派老大多米尼克的欣賞和信任,同時也贏得了多米尼克的妹妹米婭的芳心。讓布萊恩為難的是,他和這個幫派老大逐漸建立了友誼,還有他傾心相愛的米婭……
影片點評
“關閉大腦,開動馬達,猛睬油門,享受那高速馳騁之“爽”!”這是《速度與激情》人物的主要活動,也是該片觀眾得到的唯壹刺激。《速度與激情》上映第壹個周末就賣了4160萬美元。作為壹部沒有大明星掛帥、制作經費沒有成為報道對象的普通動作片,該片的氣勢真有幾分“橫空出世”的味道。這是電影旺季第壹個真正的“驚喜”,因為片商本不敢奢望該片有太好的成績。也許是它選對了“面世”的時機(若跟同類影片如《古墓麗影》或《旗魚行動》同時上映的話,結局可能會不同),也許是大家的期望值太低,總之只要心平氣和進影院,它定能讓妳的脈搏加速跳動。
《速度與激情》賣弄的是美國青少年文化的形象:疾馳的跑車、玩命的飛車比賽、鼓動的肌肉、穿緊身裙子的辣妹……這壹切都代表著叛逆精神和享樂主義。片中的演員均有著運動員的體魄、明星的臉蛋、黑幫頭目的桀傲不馴,讓妳覺得眼睛壹亮。如果該片啟用家喻戶曉的明星,效果可能反而不佳,不能讓人感到闖進了壹個又酷又險又新奇的世界。該片的主角範·迪瑟爾大有取代斯蒂文·西格或尚克勞德·範達米之勢,成為二線動作紅星。他的光頭形象,加上故作沈思的氣質和賣弄警句的習慣,對於25歲以下的男生應該會有無窮魅力。
盡管筆者在這方面保持著良好的記錄,但預測演員的星運或影片的票房本不是影評人的份內活;然而,敘述影片的劇情卻是我無法徹底回避的工作,而當劇情完全由俗套編織而成時,這項工作無異於老生常談。我們不妨長話短說:布萊恩是名警察,他需要潛入壹個飛車黨,以偵察公路貨車搶劫案;他幫助大哥大逃脫警察的追捕,贏得了大哥大的信任;他愛上了大哥大的妹妹,引起了情敵兼幫派副手的妒忌;他徘徊於工作的職責和對飛車黨成員的友情之間……
這些橋段我們曾在八十年代的香港警匪片中見過許多次,早已失去新意。好在男壹號不是布萊恩,而是範·迪瑟爾扮演的飛車黨老大,從他那裏我們了解到,壹輛普通本田跑車,在車頭蓋下改裝壹下,加個加速器,可以壹舉沖上170英裏,即270公裏。影片的飆車場景拍得還不錯,雖然借用了007將跑車鉆到貨車下的細節,但手法仍是寫實的。影片的整體風格不是007那種成熟男人的灑脫,而是年輕人的活力。動作場景除了配有最新潮的都市流行歌曲,音響效果也相當出色。
汽車是美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份,拍玩車遊戲是好萊塢的拿手好戲,但要把追車場景拍好並不容易。本片在這方面雖然沒有什麽突破,但也算得心應手。影片的最大優點是它並不標榜追求什麽高深的東西,而是追求壹時的快感,正如主角所說:“在那10秒鐘裏,我是自由的!”
速度與激情2
片名
2 Fast 2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