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金屬貨幣:銅仿殼和錢器(布)(黃河中下遊在黃帝後期開始充當等價物)。
3.西周時期的貨幣。
金屬貨幣被廣泛使用:
a、銅殼和銅塊;
b、貨幣和布匹正在官羅三晉地區完成向金屬貨幣的轉化。
4.春秋時期的貨幣
空布:流傳於官羅三晉壹帶,“周、鄭、晉、衛”以平頭空布為主。
刀(貨):在東方齊國流傳,模仿壹種生產工具。
南方楚國流通的仿銅殼。
5.省錢:圓孔和方孔。
三晉和周部貨幣區的貨幣
秦歡·錢:以兩為單位,壹兩分錢的圓孔沒有輪廓,半分錢的圓方孔沒有輪廓。
6.戰國時期黃金的流通。
戰國時期,黃金的流通是以金易為基礎,以南金為主。
7.秦朝的貨幣
金以顏命名,為上幣;銅錢已知為半兩,重如其文,為下壹幣;而珠、玉、龜甲、銀、錫屬於飾品之寶,而非錢幣。
8.西漢貨幣
三銖,四銖,五銖,皮幣,白金幣。
9.東漢時期的貨幣
鐵錢:公元30年,公孫述在四川鑄造鐵錢,歷史上第壹次用鐵作為材質。
五銖錢:公元40年,光武帝從馬援建議恢復五銖錢。
10,王莽時期的貨幣
兩年:錯刀,錯刀,大彈簧。
六年:廢錯刀,簽刀五銖,發行小泉代替五銖,流通金銀銅龜貝五種錢幣。
六:金貸、銀貸、春貸、布貸、龜貸、貝貸。
二十賓
11.漢代貨幣
作為上位貨幣的黃金和作為下位貨幣的銅仍然是法定貨幣單位,單位由易改為金,1金=10000元。
漢武帝時期有兩種馬蹄鐵,麒麟足金(圓形)和馬蹄金(橢圓形)。
在西漢時期,主要用於送禮。王莽時代,黃金收歸國有。東漢以後,黃金減少,絲綢、布匹、銅錢作為禮物。
12,三國兩晉貨幣
魏:我原來是做糧食和絲綢貿易的,我也恢復了五銖的流通;
舒:直百元;
吳:大泉五百,大泉壹千。
金朝:沒有鑄造新幣,西晉主要使用漢魏五銖和各種古錢,東晉元帝主要使用孫吳地區流通的渡江後的舊錢。
十六國:河西涼州刺史恢復五銖,漢興錢是中國最早的年錢。
13,南北朝貨幣
劉崧:四銖;
梁肖南齊:第壹次鑄造了大量的鑄鐵錢,鑄造了銅錢、五銖錢和短百;
陳:大借六珠;
北魏:太和五銖,永安五銖;
東魏:永安沿線五銖;
北齊:昌平五銖;
北周:布泉、五星大布、永通萬國;
南北朝末期,冀州北部的人交易絲綢布,武陵南部的人交易鹽米布。
14,隋唐貨幣
隋文帝鑄造統壹標準五銖成為國內流通的統壹貨幣!
在唐代的法幣流通體系中,貨幣和絲綢是並行不悖的。
武德四年棄五銖鑄開元鮑彤幣,規定色標脫離貨幣的計量和命名制度,以重量作為幣名。
15,晚唐五代貨幣
會昌開元錢(開元鮑彤錢背面有字,後來各州都在錢背面鑄了州名)。
五代十國普遍混亂,周世宗通過在朱元璋鑄造天寶賺了最多的錢。
白銀開始進入流通(銅幣減少,絲綢不太可行,白銀逐漸進入流通),但在唐代主要用作擺件或斂財(銀餅、銀項圈)、賄賂、軍需、地方饋贈等。五代十國以後,公私斂銀的風氣逐漸形成。嶺南路、江西路產銀最多。
16,宋代貨幣
宋代年幣:除了規定鮑彤幣外,還增加了皇帝的年號。北宋初,宋元的鮑彤和開元的鮑彤沒有區別。後來,太平出現了鮑彤,淳化出現了鮑彤。每次皇帝改變他們的人民幣,他們都會重新鑄造新的貨幣。漢字都是、重寶、元寶,只是字體變了,有貞、草、隸、篆、行。
北宋銅錢地區:開封府、東西京、河北、淮南、江南、浙江、福建、粵西等地。
北宋鐵前區:四川
北宋時期的鐵錢兩用區:陜西和河東
南宋銅幣區:東南,
南宋鐵前區:淮北、靖西、湖北
南宋鐵錢兩用地區:荊門、漢中等地
交子:完全可贖回的信用憑證,只能在四川使用。
尹倩:不作為貨幣使用,只用於交換,可以在川外使用(宋徽宗把餃子換成了錢)。
南宋蕙子:最初分布在東南民間,後來政府設立了蕙子圖書館,完全模仿四川引書的方法。
當地貨幣:槐角、胡慧、川銀、銀惠子。
17.元代貨幣
中央鈔統時期:奠定了元鈔制度的基礎,元朝不鑄銅錢。中通元寶支付紙幣以絲為大寫,以壹致性和文字為單位。
元鈔時期:元朝最重要的貨幣,與中央紙幣並行流通。
紙幣最正確的時期:元朝嚴禁白銀流通,但很多人使用,紙幣與白銀掛鉤。
明清時期的貨幣
大明紙幣:紙幣以票面為準,沒有發行紙幣的儲備。允許民眾用金銀兌換大明紙幣,支付有限制。舊鈔票可以換成新的;1481年,紙幣崩潰,1581年,白銀成為通用貨幣。
19,現代貨幣
銅幣從賺錢到銅幣
銀幣從銀到銀(最早流入中國的外國銀元是西班牙銀元,光緒十三年張之洞邀其在廣東設局鑄造銀元,光緒十六年正式批準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