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油畫收藏 - 我國古代藏書發展的背景

我國古代藏書發展的背景

我國古代藏書發展的背景:藏書文化的興盛期則為宋代至清末時期,這壹時期我國古代的學術文化發展至高峰並進入總結階段。

“藏書”壹詞,始見於《韓非子.喻老》篇。藏書可能為世界歷史上所***有,但是我國古代藏書則應該是世界上最早,這個歷史可以追溯到夏朝。發展到殷商時代開始有了正式的史官,稱為“作冊”或“史”,他們是王室文獻草擬者和保藏者。

到了周代,周王室和各諸侯國的史官稱“史”或“太史”,既記載各國當代政事,又負責保藏政府文獻。中國私家藏書可追溯至春秋時期,古人把文字寫在竹木條(稱為“簡”)上,編成簡冊束之樓閣。秦始皇統壹六國後,收繳天下藏書並設置專門的藏書機構。

至漢代,中國藏書制度逐步確立,劉邦開國之初,修建了石渠閣、天祿閣、麒麟閣三座國家藏書樓,收藏從秦丞相府、禦史府收集的書籍。在管理上,西漢時由禦史中臣、太常、太史等兼管圖書。從東漢桓帝時開始,國家藏書設置了專門管理機構——秘書監。

兩漢統治者比較重視文化。鑒於國家藏書甚少,歷代帝王從民間各地進行了多次征書與獻書。特別是漢武帝時期,從“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實現思想文化的大壹統出發,於公元前124年開始,開獻書之路,大集天下之書。

魏晉南北朝、隋唐時期,是中國藏書文化的大發展時期。據文獻記載,隋唐藏書過萬卷者達20余人,這壹時期我國的學術文化迅速發展,經史子集四部典籍以及佛道經典,比漢代大大增加。

藏書文化的興盛期則為宋代至清末時期,這壹時期我國古代的學術文化發展至高峰並進入總結階段,為典籍的撰作提供了豐富的思想認識源泉。這壹時期,也是浙江藏書文化的鼎盛階段。

明清藏書必稱樓閣。北宋時,杭刻名冠全國,國子監的很多書都在杭州刻版,杭州也與北京、南京、蘇州並列為國內書籍四大聚集地。

宋以後雕版印刷的普及帶來了圖書生產上的革命,印刷術使圖書的復本量大大增加,圖書的流通範圍也相應擴大。到鼎盛的清代,有明確史實記載的、藏書達5000卷以上的藏書家已超過3000人,並湧現出“清代四大藏書家”。

古代藏書受重視的原因

1、歷代統治者對“文章的重視”,這是我國古代藏書源遠流長的根本原因

繼周代有藏書的藏室,秦代也有專門藏書處叫石室。乃至西漢,武帝置太史公,到了魏晉南北朝設有秘書、中外三閣、蘭臺等國家藏書處,直至隋唐、兩宋、明清歷代都設有專門的國家藏書機構。正是由於歷代統治者的重視,我國古代藏書才能綿延不絕、蔚為大觀。

2、歷代藏書家的經世致用觀

藏書為了讀書,為了經世致用,這種思想藏書觀是中國藏書思想的精華。古代藏書的經世致用,不僅有理論,更有其實踐。讓藏書對外開放,使所藏之書發揮其培育人才的社會功能,既有和統治者藏書相壹致的壹面,更有其造福於社會的壹面。

  • 上一篇:想做購物app,商場和社區團購哪個好?
  • 下一篇:我的夢想是成為壹名優秀的空姐。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